年初一早上,唐姝睡了个懒觉,和爸爸妈妈一起睡到十点钟,肚子饿得咕咕叫了再起床。
早上,嗯,也不早了,唐妈妈蒸了糖年糕当早中饭,大家垫垫肚子,下午就要出发去给唐姝的太公拜年了,晚饭嘛,四代同堂一起吃。
唐爸爸家里人口繁多,一年到头只有年初一会碰面,所以除了公婆一家,唐妈妈到现在人都认不全,更别提唐姝了。
不过现在的唐姝已经不是原来的唐姝了,她现在都认识,不用唐爸爸再提醒她该叫什么了。
唐姝穿着妈妈给她新买的大衣,带着唐妈妈新织的绒线帽子和手套,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进了太公家的石库门房子。
这处石库门整个都是唐太公家的,叔公一家除了出嫁的女儿都住在这里。据唐妈妈的某位堂妯娌跟她报怨,每家每天早上轮流烧全家的开水,一只只热水瓶灌满要大半天的时间,她是巴不得早点搬出去单过,唐妈妈就是她羡慕的对象。
因为唐爷爷解放前结婚时就是搬出去单过的。因为要做生意,买了弄堂里临街的一处房子。
现在那里三层变两层,最上面一层已经拆掉了,二层三间房,唐大伯和唐小叔结婚时各自占用了一间,唐小姑和唐爷爷唐奶奶住一间。楼底下一层是杂物间兼放马桶,黑漆漆的长年不开灯。
唐爸爸结婚的时候,正好两家条件拼在一起凑够了户口上的人数,分配了一个离唐妈妈娘家一个路口的亭子间。
所以,唐爸爸也是出来单过的,当然外公外婆家出力更多些,唐姝也是外婆带大的,爷爷奶奶那里去的少,不象在外公外婆那里自在。
唐妈妈不在公婆眼前,自己单过,尽管只有一个亭子间,在唐家各房媳妇里也是唯一一个,一直被她们羡慕。
唐姝进了客堂间的门,先去给太公拜年,然后领到一个红包,还有一包水果糖,红包里面老规矩是一块钱,都交给唐妈妈收好。
接下去从最近的长辈起一个个拜过去,唐姝辈分小年纪小,基本上都要拜个年,不过这些就没有红包拿了,最多送些零食,唐姝收到了一大板蜂皇浆巧克力和一包杏脯是两个姑婆给的。
人太多了,唐姝一边拜年一边认人,先从唐姝的爷爷奶奶算起,唐爷爷是家里的长子,底下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唐爷爷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唐爸爸排行第二,唐姝的大伯和叔叔各生了一个儿子,所以唐姝是她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女,堂哥比她大五岁,堂弟还在吃奶呢。
唐姝的大孃孃生了一对龙凤胎,比唐姝大四岁。小孃孃还没出嫁,不过也快了,据唐爸爸的消息,毛脚姑夫年前已经上过门了,是个小领导,很得爷爷奶奶的欢心,就是名字叫聂水平,本地话叫起来谐音好象热水瓶。
这些是唐姝的爷爷奶奶一家,现在一共十六个人,拼一拼,太公家的大圆台面勉强能够一桌都坐下来。
然后就是唐爷爷的弟弟,唐姝要叫叔公的,他家里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都结了婚生了孩子。儿子都生了女儿,女儿都生了儿子,一共是二十个人,一个圆台面都坐不下了。
接着是唐姝的大姑婆,也就是唐爸爸的大孃孃,他们两夫妇都是医生,一个内科一个外科,唐姝每天喝的牛奶就是拜托她帮忙批下来的。
大姑婆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还没成家,小的还在念书,一共是六个人。
小姑婆生了两个儿子,都在念书,他们家一共四个人。
所以晚上一共会有四十八个人,吃饭基本都是开四桌圆台面:唐太公和儿子女儿们一桌;三代和四代的人,大房唐爷爷家里一桌;二房唐叔公家一桌,他家人太多,坐不下的就和两个姑婆家的拼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