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兹海姆,帝国皇宫。*w.a,n_z\h?e,n¢g?s¨h-u/k′u\.!c′o?m~
宴会刚结束,“白皇后”卡特琳娜匆匆回到自己的寝宫。
顾不得卸妆换衣服,带着怒气呼唤魔镜:
“魔镜、魔镜告诉我!梅芙那个死丫头,究竟在搞什么鬼?!”
“消消气,亲爱的主人。”魔镜发出少女温柔的嗓音,“请耐心等候,我需要一点儿时间探查梅芙公主的行踪。
卡特琳娜深吸一口气,在房间里踱步,勉强克制烦躁的情绪。
今天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
近年来风头正盛的哥斯拉教会创始人伍迪?顺风,接受索菲娅公主邀请,以私人身份来到帝都格拉兹海姆。
在伍迪本人的要求下,帝国当局取消了记者发布会,但也没有进行严格的新闻管控。
“哥斯拉教会先知”、“共和国之父”造访帝国金宫的消息,一大早就登上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成为舆论的焦点。
以伍迪如今的名声,配得上人们的关注。
卡特琳娜对他此行引起的轰动并不意外,但是对舆论报道的口径颇为不满。
无论怎么强调私人身份,伍迪的到访无疑表明了一个事实:
哥斯拉教会和哥斯拉共和国,与塔尼亚帝国的关系趋于缓和。
报纸援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皇后陛下给出的官方爆料,声称塔尼亚帝国与哥斯拉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已经列入日程。
然而卡特琳娜失望的发现,多数报刊对伍迪来访的外交意义并不在意,将笔墨更多的浪费在深挖伍迪和索菲娅的绯闻上面!
卡特琳娜是知道内情的。
索菲娅只是代表皇帝陛下邀请伍迪来访,她本人与伍迪不存在什么私情。
伍迪访问格拉兹海姆是出于政治和外交考量,怎么到了八卦小报的记者嘴里,反而成了“迷恋索菲娅公主情难自禁”,“不惜冒着深入敌营的风险万里追妻”
把一位年少有为、精明干练的宗教领袖和成熟政客,写成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情圣,驴唇不对马嘴,简直把卡特琳娜气乐了。
更让她不舒服的是索菲娅在这出戏里的咖位,在好事之徒的笔下抬高一大截,一个跑腿的信使而已,怎么就混成女主角了?
从看到报道的那一刻起,卡特琳娜就憋了一肚子气。
“是时候好好整治一下新闻界,刹刹这股歪风邪气!”
她有理由怀疑,报刊上铺天盖地的伍迪-索菲娅绯闻文章,都是有目的的宣传作秀。
帝国政坛,不乏支持立索菲娅为皇储的大佬,就是坊间所说的“公主党”。§幻?想?姬÷ =首&发?
这个派系的能量很大,影响力早已渗透到文化界和新闻界。
这次关于伍迪来访的集中报道,有意带偏节奏,引导舆论风潮。
让不了解内情的民众误认为索菲娅公主凭自身魅力征服了哥斯拉共和国和一个新兴宗教的创始人,为改善塔尼亚帝国的外交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民众相信了这个谎言,将来公主党人论证索菲娅更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时候,就会拿这件事当做证据。
今天报上发表的那些文章,今后都将成为有心人吹捧索菲娅的依据。时过境迁,除非伍迪亲自出面澄清,谁又知道真相呢?
伍迪当然不会就此事做出澄清。
媒体炒作他与帝国公主的绯闻,对他没有明显的坏处,还会带来更高的关注度。
公众人物不怕惹争议,怕的是默默无闻,“不特没人来赞同,甚至没人来反对”。
伍迪身为一个成熟的公众人物,白捡来的流量,凭什么不吃?
至于绯闻是否属实?
他完全可以不承认也不否认,保持沉默就是最好的应对策略。
索菲亚那边,当然也会采取同样的策略,配合媒体炒作。
双方当事人都不开口,这件事就没个准数,就能一直吊着观众的胃口,热度不减。
你们不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