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71章 考古与火葬,反暴政之精神永存不灭!【二合一章】

第171章 考古与火葬,反暴政之精神永存不灭!【二合一章】

第171章 考古与火葬,反暴政之精神永存不灭!【二合一章】

刘宽道:“微臣之前不是说过么,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与我们有很大不同。”

“事实上,放眼全球现存的各个国家,我们的历史与文化思想都很独特。”

“首先,我们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大明如今只能通过史书和一些遗迹进行历史追溯,到了后世考古学兴起,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殷墟,直接证明了殷商的存在。”

听到这里,朱标又忍不住打断刘宽的话。

“何谓考古学?”

刘宽解释道,“考古学是后世近现代兴起的一门考究古代人类活动的人文科学,算是科学的一个分支。”

“如今的史学与其有所交叉,但考古学讲究实证,因此主要工作就是发掘各种遗迹,如掩埋在地下的城池废墟、坟墓、人或动植物遗存的骨骸、标本等。”

老朱、朱标又双叒被惊讶到了。

这次却是老朱先开口。

他皱着眉道,“这不就是盗墓么?岂不缺德?”

刘宽道:“盗墓贼是冲着陪葬的金银财宝去的,发掘洞穴时往往不择手段,会对墓穴造成毁坏,乃至侮辱死者尸骸。”

“考古若开启坟墓,则会进行保护性发掘,力求让坟墓内一切保持原样。”

“并且考古工作者并非是冲着金银财宝,而是为了通过墓穴中的情景,推演历史真相。”

“比如说如今史学家对殷商的了解只能通过数千年传下来的各种文献,并且这些文献很多不知是何时编写的,真伪很难辩证,也就导致我们所知道的殷商历史未必是真的,极有可能是后人编造。”

“但若发掘了殷商遗迹,便可以通过里面的各种文物、遗骸,推演殷商时代的真实情况,从而对现存相关史料进行辨别,去伪存真。”

说到这里,刘宽顿了顿,看向老朱,道:“陛下,人常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若知道的是伪史,岂不受误导?”

朱元璋听了依旧皱眉,“你所说虽有些道理,可咱还是觉得为了考究历史真伪,便去掘人坟墓,属实缺德。”

刘宽道,“那陛下有没有想过,即便考古工作者不掘坟墓,盗墓贼也不掘吗?”

“若是太平世道还好,朝廷一般都会制定律法威慑盗墓贼。可若是到了乱世,盗墓贼往往也很猖獗,不知多少古坟被盗掘。”

“古坟为盗墓贼光顾后,不仅墓主被打扰,陪葬品被盗,坟墓也被毁坏,后人再想了解他的生平以及他所处时代的状况都不可得了。岂不可惜?”

朱元璋心里承认刘宽说的有道理,但他还是难以接受后世人为考究历史而发掘坟墓。

如今他的皇陵仍在建设之中,因此他一想到,后世他的皇陵多半也会被那什么考古学家发掘,心里就很不舒服。

他于是道:“后世人准许那什么考古之人发掘坟墓,当权者难道不怕有朝一日,他们的坟墓被更后世的人开启拿去研究历史吗?”

刘宽笑了。

老朱、朱标都很不解。

朱标怕老朱生气,便主动问:“妹婿因何发笑?”

“微臣失礼了——实在是忍不住。”刘宽解释了句,“陛下所说的问题后世当权者完全没有,因为后世推行火葬。”

推行火葬?

老朱、朱标听了微愣。

说起来,明代中国虽以土葬为主,但亦有火葬、水葬、天葬等葬法,但多是少民习俗。

汉人除非遇到瘟疫,一般都会选择土葬,便是战后清理战场,也会将敌人的尸体埋葬,而非一把火烧掉。

所以,俩人完全没想到后世会推行火葬。

难不成刘宽所来的后世新中国又是如蒙元、满清般的少民部族建立的朝廷?

回过神,朱标便问:“后世中国是汉人当权吧?为何推行火葬?”

刘宽感觉话题越来越偏了。

但老朱、朱标不断发问,他也只能任话题偏下去。

他道:“后世新中国是一个以汉人为主的多民族政权,对各少民部族都一视同仁。”

“推行火葬跟当权者属于什么族没关系,而是出于多方面考虑后的选择。”

“其一是解决土地资源——后世中国人口最多时高达14亿,即便是后世太平,又有极好的医疗条件,每年仍有上千万人自然死亡。”

“陛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