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看到这道题都有点懵呢?明明两边的数值都没有问题,但总数却对不上了?】
【因为这本来就是出题人的圈套,其实答案也很简单,根本就不用管右边。】
【因为右边余额的相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余额要以消费为基础,也就是每一次消费后,单独算余额,而每一次消费的余额相加算余额是不对的。】
【这其实是一道无意义的思维逻辑陷阱而已。】
【只不过因为这些数字太过接近才让产生了逻辑混乱,但如果换个数字呢?】
【在总数100元不变的情况下,每次只多花1元钱。】
总数 剩余
花1元 剩余99元
花2元 剩余97元
花3元 剩余94元
【这样算下来大家就看出问题所在了吧,只是花了三次余额的总数都变成290了,这要是依次递减下去100块不得变成四五千?】
【就这个算法怕是做假账的都不敢这么玩吧?】
“嗯,跟朕想的差不多,就是这么个理。”
“李斯啊,你这算数的水平有些差啊,还是的多练练才行。”
看着嬴政那一脸我早就知道了答案的表情,李斯也是一脸的无语,但有什么办法谁让人家是老大呢?
最后还是恭恭敬敬的说了句:“是臣愚钝了,日后一定多多练习数术。”
“这,这不就是骗人吗?”
“也不算骗人,只是我们陷入了出题者的陷阱而已。”
“没错,就像做生意,哪能把每次花销的剩余相加啊。”
“那这道题就没有任何意义啊。”
“就是没什么意义,但一瞬间把所有人都给唬住了。”
而更多的古人也是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尤其是一些账房先生都是一阵唉声叹气,心想自已算了一辈子的账,居然被一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题给骗了。
接着又是一段新的内容出现。
【直到网上一篇帖子的出现,才明白了菜篮子工程的伟大。】
【起因是有特区百姓发文称,我们大陆人养尊处优惯了,理所当然的认为水果蔬菜都很便宜。】
【殊不知在小日子和泡菜国很多蔬菜和水果都是奢侈品,欧洲人只能天天吃马铃薯,而漂亮国底层更是天天只能吃垃圾食品。】
【有时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才知道生活的来之不易。】
(养尊处优,我们?好小众的词汇啊!)
(其实说的没毛病,想在西方这样吃水果蔬菜你的收入得翻上两翻。)
(一些基本食材,像马铃薯、生菜还好点,但其它的蔬菜贼贵。)
(但是肉便宜啊,尤其牛肉一类的。)
(咱们也没那么贵啊,你去工地搬个砖也能顿顿有肉吃,但是他们能大口炫水果和蔬菜吗?)
看着后世网友的争执,一些贫苦的古人们只感觉酸的不行,这在他们看来就是纯纯的炫耀。
吃肉,那是逢年过节才能有的待遇,而且也只是尝尝味道。
蔬菜,这个倒是偶尔能买些,山里也能挖点野菜也能吃,但冬天就啥也没有了。
水果,山上倒是有些野果子吗,不过大部分都是酸的,偶尔有些甜的也都用来换钱了。
而李世民则是仔细想了想,自已的生活能不能和后世普通人比较呢。
答案似乎是不行,起码在蔬菜和水果这块比不了。
种类少就不说了,关键一到冬天就啥都没有了,都是些存下来的菜没什么滋味。
至于温室里产的新鲜蔬菜,就那么点量紧着点都不够几个人吃的,就没必要拿出来说事了。
“不过那菜篮子工程又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被称作伟大?”
【而之所以华夏能够实现蔬菜和水果自由,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菜篮子工程”。】
【是的,正是以前那个我们听起来名字有些土的工程,现在转过头来看却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壮举。】
【所谓的“菜篮子工程”是我国农业部在1988年5月提出的发展副产品生产保障城市供应的建议。】
【目的是逐步实现华夏肉食品消费多样化,增加节粮、高蛋白的禽、兔、蛋、奶、鱼的供给比重,确保居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
【自古都是“物以稀为贵”,因为小农经济是十分脆弱的,一旦遭遇不利情况则会极大影响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如此便会影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