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走后,许轻舟负手而立,凝望窗外,恰逢桑叶一片摇曳而下,落入眼中。
“起风了,入秋了——”秋天来了,悄无声息。江南却迎来了三件大事。这第一件大事便是,京都安和坊,传说的流浪巷要重建了,而且在布告发出的当天,就开始了动工。负责此事的乃是一个独臂的剑客,也是流浪巷大多人都知道的宁锋。新的工部侍郎。对外的布告是这么写的。安和坊重建,由三大世家出资,工部牵头,为天下乞儿重建家园。建成之后,凡天下无家可归的孩子,皆可入安和坊定居。即日起,安和坊搭设粥棚百座,需落筷不倒,凡十五岁之下的孩童,皆可免费取食。全天供应。凡十五岁上之人,无论男女亦可报名入工部当工人,有工资,包吃住,无家可归者优先录取。布告刚公布之时,流浪巷人心惶惶,流浪的孩子们内心是害怕的,也是担心的。在他们逝去的日子里,对于官府没有任何的信任感可言,他们不相信法,更不相信公理。自然也不相信,国师那所谓的承诺。重建之后,这里是他们的新家,这样的话,在他们看来,都是狗屁。天下乌鸦一般黑,那国师也一样,没什么区别。可是当他们看到粥棚搭起,在到真吃上了热乎乎的浓粥时,他们动摇了。心中的柔软在这一刻被渐渐击溃。他们眼中的神色变了,看这个世界的眼光也变了。第一天,他们吃着免费的粥,骂骂咧咧,第二天,他们还是吃着免费的粥,暗自菲薄。第三天,他们还是吃着免费的粥,说这都是朝廷的阴谋。直到第四天,第五天他们不再说话了。因为希望的火被点燃,在他们的心中熊熊燃烧。他们依旧担心,担心这份希望破灭,所以他们想要守住这份希望。这一次,好像真的不一样了,那国师也好像真不一样的,至少他真的让他们吃饱了。“他可以让我们吃饱,为何就不能给我们一个家呢?”他们开始妥协,开始放松戒备,年长的开始报名,加入了建设,年幼的也跟了上去,想为那梦想中的家,出一份力。他们渴望一个家,能吃饱,能遮风,也能避雨以前是奢望,现在好像就在眼前,只要伸手,便就唾手可得。短短半月的光景,整个安和坊就动了起来。工部入场,资金就位,虽见秋风起,却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色。随处可见半大的的孩子们,赤裸着膀子,在冷风下挥洒汗水,干的不亦乐乎。就连数岁的稚子们也加入了进来,虽然力量小,却是一刻不歇,不停的搬运。安和坊的事,也如秋天的叶一般,随风落满了整个江南。百姓听之无不震惊,建一坊之地,安置天下孤儿,这样的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可是偏偏这样的事,还就真在京都上演了。对于国师,忘忧先生,这一刻,寻常百姓有了新的认知。而对于变法,更是充满了信心。试问一个,连天下孤儿都放在心上的朝廷,推行的新法,又会坏到哪里去呢?抵触的声音少了很多,百姓们私底下,也开始歌颂起了他们曾经所讨厌的官了。趁着这个势头,新律开始在江南三省正式推行。全面改革开始,刑部所有官吏前仆后继,执行新法。妓院,青楼被迫转型,只可卖艺,不可卖身。 一张张卖身契被撕碎,一把火烧成了灰。一个又一个风尘女子恢复了自由之身。她们可以选择留下,也可以选择离去。更可以接受户部的调配,统一被送往安和坊。在那里,她们可以得到一份工作,照顾小孩子的工作。做饭,洗衣,是自由之身,有工钱,受人尊重。那里的孩子,都是乞儿,可怜之人与可怜之人,谁又笑话得了谁呢?有人选择了第一者,留了下来卖艺,坐看妓院衰败。有人选择了第二者,去了没人认识的地方,试图过回原本的生活。而那些同样无家可归的女子却占了大多数,她们选择了第三者。她们同样渴望拥有一个家,而国师说了,安和坊可以成为她们的新家,那里有她们的立足之地。随着一批一批的女子被送进安和坊,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在这片废墟上慢慢崛起。她们向着骄阳,比向日葵开的灿烂。她们踩着清风,热烈且炙热。她们对未来充满向往,信心满满。她们对先生感恩戴德,发自肺腑。三省赌坊被关停,不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