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重回88,我的大山我做主 > 第六十四章 准备春耕

第六十四章 准备春耕

第二天便是约定的挂青的日子,因为要在上午祭祀完,一大家子,不管男女老少早早的便聚集在一起。

男人领着小孩带着祭祀的东西出发前去祭祀,向安和蒋氏两妯娌则在家里准备午饭。

杨满、杨旺和几个堂兄弟姊妹背着祭祀用品,跟在队伍的后面。杨有光和兄长杨有银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边看着周边的藤蔓杂草,一边寻找着上次挂青走过的痕迹。

先祖的坟茔分散在各处深山之中,人迹罕至。所以每到清明的时候,还需要凭借脑海中的记忆,在茫茫山野中,找到通往祖坟的道路。

一路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终于来到了先祖坟前。

杨满等人将背着的祭品放下,便拿起工具,一起清理坟茔周围的杂草。

杨有光砍来一根分叉多的树枝,将其插在坟头,随后从背篓中拿出白纸剪成的条条,挂在树枝上。

杨有银将祭品从背篓中拿出,将肉、酒、过水粑粑摆放在坟前,插上香,作揖拜拜后,便蹲在坟前燃烧纸钱。

其余众人便按照长幼顺序依次作揖拜拜,一同燃烧纸钱。待纸钱燃烧完后,燃放鞭炮,然后再离开前往下一处。

“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树青”。坟头飘扬的白纸,成了一个家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标志。

祭扫完成,众人回到杨满家中。禾塘里席面已经摆开,与祭扫时的庄重肃穆不同,杨满家8口人,加上杨有银家10口人,坐在禾塘里的席面上,无比热闹。

随着清明祭扫的结束,马上便要开始育种培育秧苗的工作了。这关乎着一家人的口粮,是农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在选种、育秧、插秧等各个环节上都要细心照料,才能顺利的度过农耕期。

在培育秧苗之前,首先要做的便是将秧田给练好。炼制秧田,是一项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一般都是由男性完成。

杨满坐在火塘边,想着虽然过年时说三姐他们会跟其大伯家打招呼,帮忙处理一些农活,但是自己若是过去帮忙肯定更好。于是说道:“娘,现在要炼秧田了。我还是去一竹家帮下忙。岳父那身体下不得田,更别说搞动犁耙了!”

“家里这边有你爹弄,你去那边帮忙吧!“向安知道亲家身体不好,正是女婿出力的时候。虽然还没结婚,但是已经订婚便是一家人了。虽然村子里会有人帮忙,但是自己人去,肯定就大不一样了。

见母亲也同意,杨满决定即刻起身。简单收拾了几身衣服后便出发了。

到达彭一竹家时,已经是傍晚时分。

彭一竹正在火屋里准备煮晚饭,听到有人推开院门,连忙走出来查看,见是杨满,脸上立刻浮现出又惊又喜的神色,兴奋的说:“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杨满笑笑说:“这不是要准备炼秧田了,我想着这事也不能让你来呀,便过来了。”

最近村子里好几家都已经开始在准备炼制秧田,彭一竹原本打算明天去大伯家,让他们帮忙炼制一下,这下倒不用再去了。

彭有顺听到声音,走到火屋门口招呼道:“娃娃,是你来了。快进屋!满妹几,晚上把上次你姐拿过来的腊肉炒了。”

“岳父不能吃腊肉,还是不要做了。”杨满知道忌口的人最怕的便是受到香味的吸引和刺激,为此总是忍不住尝上一口,于是连连摆手。

“不炒腊肉,那没什么菜。你放心,我不吃,这我还是能控制自己的。”彭有顺知道他是担心自己忍不住吃腊肉,于是连连保证道。

见岳父如此说,杨满便也不再阻止,跟着一同走进了火屋。火屋内火塘里火光跳跃,照的人心里也暖烘烘的。

一大清早,彭一竹便驱赶着耕牛,带着杨满来到了准备培育秧苗的田中。

杨满挽起裤脚,脱下鞋子,随后将犁具套在大水牛身上,轻轻拍了拍水牛的背,示意它可以开始犁地了。

犁地是一项极具技巧的工作,在在犁田过程中,需要保持平稳的速度和方向。需要控制好力度和速度,使犁能够均匀地翻耕土壤。

根据土壤的硬度,适当调整拉犁的力度和速度。过度施力可能导致犁刃铲堵塞或损坏,而过快的速度则可能影响耕作效果。

随着一声低沉的吆喝,大水牛迈开稳健的步伐,缓缓向前行进。杨满则紧握犁把,随着水牛的节奏调整着力度和方向,确保犁铧能够均匀地切入土中,同时又不至于太深或太浅。

随着时间的推移,汗水渐渐请示了后背。将田地犁完一遍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