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结果显示的地点是一片大湖泊,它的名字不得而知,不过从地图上看,整片区域很像一只伸出爪子的猫。为了沟通方便,警员们协调后决定叫它猫爪湖。
湖泊的西侧是车流量很大的渭河大桥,南面是幸福渠桥。准备进行打捞工作的警员们已经装备完成,从地图上了解了将要搜寻的大致方位,正式出发。
李思初也是打捞组的一员,现在正在岸边听从区域分配的安排。他也穿上了专业的防水服、搜寻设备、通讯设备,准备下水。他一边熟悉着这些装备的使用方法,一边在心里感慨:市局就是有钱啊,什么高科技装备都有。
锦正则在岸上负责指挥工作,算是整个打捞工作的枢纽吧。获取警局中的技术员传输过来的具体坐标之后,调动相应区域中下水打捞的警员,指挥他们移动位置。不断修正模拟和实地的误差。
搜寻区域按照网格状划分为15个较小的区域。中间比较规整的区域被分成了三行四列,除此之外,还有三个边边角角,分别在西南、东北、东南。
每个小区域都有字母代号,比如最靠左上角的区域,命名为a1,右边的区域为a2,a1下面的则是b1,以此类推。
每一分区由两位警员负责搜查。虽然袋子的位置一直在移动,但是由于重量问题,它移动得不算太快,始终在这片水域范围内。
所以,警员们这次集体出动,势必要在袋子位置还可追踪的时候将它找到。
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李思初站在远处默默地看着锦正则,心中暗暗祈祷:师傅,靠你了啊,祝我们一切顺利。
锦正则在岸边做了个手势,同时在通讯设备中发令:“下水!”
众人纷纷下水,按照定位器的指示,缓缓地向各自的区域游去。
李思初负责的区域是b2,还得前进好长一段距离。他心中暗暗庆幸道:幸好我水性好……
他一边往指定位置游,一边低头看着水底。这片水域还算清澈,透过镜片可以看清下面的东西。
大家差不多都已经游到了各自的区域。
岸边,锦正则一直在和警局中的黄杰洵联系。因为搜寻工作的需要,警局和水利局取得了联系,后者同意将流量数据以每十五分钟一次的频率实时更新给黄杰洵。
十五分钟刚过,黄杰洵收到水流的数据后立马运行了模型。每次他得出结果后便会将袋子的坐标定位到划分的区域内,发送给锦正则。他再通知这一区域的负责人,指示他们进行重点打捞。
片刻后,锦正则收到了最新的坐标:b2,恰好是靠中间的位置,而且是李思初负责的区域。
锦正则用通讯机通知了打捞的警员们:“注意注意,最新坐标b2。”
其余区域的警员们便可以放松下动作,漂在水中俯瞰着水面下的情况。至于b2区的两位负责人,除了李思初,同区域的另一位警官姓杨,年纪约三十岁。身体素质超强,在一旁游得如鱼得水。
他们听到消息后,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直接潜入水中开始搜寻。
两人的分工是,李思初负责左边区域的搜寻,杨警官则在右边打捞。李思初在水中没急着搜寻,先在原地漂着看了看四周的情况。放眼望去,没有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水中杂物很少。他出发的位置是最南边,所以决定一路向北搜查。
李思初的手上还戴着一个防水手表,是专门用于定位的,可以直接看出他的坐标和目标的相对位置。
他往前走了好一会儿,始终没什么收获,于是抬起手看了看定位器的指示,目标在他的东北方位,已经很接近目标位置了。沿着那个角度看去,还是没看见黑色的东西。李思初继续往前游,到达目标所在地,但是一无所获。
李思初在这个位置飘着,垂直着浮出水面,跟锦正则联系道:“师傅,我到达目标地点,但是没有发现。”
他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出现了黄杰洵所说的误差?
锦正则收到消息回复道:“再等一下,稍后会传过来最新的坐标。”
李思初转而联系同组队友问道:“杨哥,我这边什么都没找到,你那边呢?”
过了会儿,对面传过来消息:“没有,我在水里连垃圾都没怎么看见过。任重道远啊!”
李思初在心中默默赞同,在水里泡久了还挺冷的。他们虽然穿着防水衣,不过是非常薄的一层,没什么御寒作用。在水中游了大约十五分钟,他冷得都哆嗦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