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存人弃地。”
“可立即号令各路兵马,回防许都,聚兵一处。”
“刘标若是继续分兵各处,明公就可攻打睢阳,反擒王!”
“刘标若是合兵许都,明公就可跟刘标来一场生死决战。”
“一战定乾坤!”
“明公若胜,丢的城池都能回来;明公若败,还能再撤往关中。”
曹操低头细思。
比起下策,贾诩的下下策显然更凶险。
且不提撤回各路兵马途中是否会遭到拦截,最终会有多少兵马能撤回。
即便撤回了,也未必能赢。
只是相对下策直接投降,下下策好歹还有胜利的机会。
“再说第三策!”曹操沉着脸,没有立即作出抉择。
贾诩犹豫了片刻,道:“明公,这第三策,其实也可以不用听的。”
一般说三策的,基本都是一策太急一策太缓,折中取中策。
贾诩的下策、下下策、下下下策,同样如此。
曹操加重了语气:“说!”
贾诩暗暗叹了口气,凝声道:“第三策,请君入瓮,火烧许都。”
“此策需要同时执行前两策,且向刘标发洛水之誓,更以百官和满城百姓为诱饵。”
“此策若用,刘标必死,百官和满城百姓也会为之陪葬。”
“天下也将再无礼法。”
“故而,此策为,下下下策,非不得已时,切不可滥用。”
曹操瞪大了眼睛。
哪怕曹操觉得自己够没道德了,跟贾诩比起来,曹操觉得自己怎么也还是有点道德的。
若执行贾诩的下下下策,洛水之誓两百年来的权威一朝而破,为曹操担保的世家名仕也得为此蒙羞。
更重要的是:百官和满城百姓,也得葬身火海!
那今后这天下,就真会如贾诩说的一样“天下也将再无礼法”。
“明公,贾诩第三策,断不可取!我宁可自刎此地死谏,也绝不容许此等毒计实施!”荀彧厉声高呼。
这许县是什么地方?
颍川世家的大本营啊!
百官中,颍川士人的占比是很高的。
为了杀刘标,让颍川世家集体陪葬?
既然是百官,那么肯定除了荀彧等少数人外,其余人都是要瞒住的。
如此施为。
即便计策不是荀彧想的,颍川世界也是荀彧一手灭的!
郭嘉也是吓得不清。
原本郭嘉以为,贾诩会想类似于决堤放水之类的毒计。
如今雨季还未结束,颍川又多河流,来个水淹关羽也是有可能的。
只是水计会坏了许都大量的田宅,这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招式。
郭嘉没想到。
贾诩直接跳出常规思维,来了场杀敌八百自损一万的狠辣毒计!
竟然要坏了洛水之誓两百年权威,还要让百官和几十万百姓为刘标陪葬。
需要这么狠的吗?
西凉人都是这般薄情寡义的吗?
“文和先生,你这下下下策,就不能温和点吗?”郭嘉弱弱问道。
瞧你将文若都吓成什么了?
一向稳如泰山,当年在兖州那般危急时都不曾慌乱的荀文若,都被你吓得要自刎死谏了。
贾诩却是不慌不忙,道:“奉孝,我方才就说了,这第三策,其实也可以不用听的。”
郭嘉理了理心绪,向曹操拱手谏道:“明公,文和先生三策,一策太狠,一策太善,不如取第二策,存人弃地,决战许都。”
荀彧也道:“明公,我也赞成取第二策,存人弃地,决战许都。”
“许都城高水深,粮草足备,再有各路大军返回,足以跟刘标拖上数年。”
“昔日燕国乐毅破齐七十余城,齐田单以残破两地少量军民也能坚守,最终觅得机会反败为胜。”
“如今明公尚未达到田单的窘境,又何惧与刘标一战?”
其实有那么一瞬间,曹操是想采用贾诩的第三策的。
毕竟。
只要刘标死了,曹操就不怕刘备和吕布。
没了刘标,就刘标内部的几个派系阵营自己就得先打起来。
当初董卓火烧洛阳,就是这样的打算。
只不过董卓没想到,关东群雄相互间还没打残,董卓自个儿就先被诛杀了。
然而。
荀彧的决然死谏也吓坏了曹操。
若真执行这个计策,死谏都是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