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固守待援!!!”的手令,还给对方,
“国士待我,国士报之!”
董之张不能言,面红耳赤,旋即昏死过去。
吴子玉还算有底线,
他可不想让董之张这个从一品大臣,死在自己手上,
他一面请名医救治调理,一面兵分三路,以武力控制两江地盘。
苏南彭城郡作为历史名城和南北交通枢纽,是重中之重,发兵三千,
淮南郡,同样是徽地腹心,不可不防,一千人马应该够了,
还有临江的桐城郡,千古文化名城,
包括安庆军械所、炼钢厂、造船厂都是洋务精华,亦是抵挡鄂州的关键前沿,
这个也是三千人,而且是疤脸千总坐镇,
咦?
疤脸不是在牛行,吃了败仗被俘虏了么?
喏,这你就不懂了吧?
使功不如使过,脚上踩过泥的人,才知道敬畏战争,
最起码,他也是参加过牛行血战的,敢打敢拼这条是靠谱的,
有吊大又要问了,他总共七千来人,这都派出去,他就不担心吗?
嘿嘿,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陆远将俘虏的三千余人,全都送回来了,
而且,还有小三千伤员,估计还能凑出个千五人马,
四五千人守凤阳府,笃笃定定!
只要掌握彭城、淮南、桐城,两江境内的各郡各府,就翻不起浪花,
半个月后,在吴子玉的威逼利诱下,
两江郡府长官七七八八,换了一茬,地面终于稳定了。
此时,吴子玉通电宣布两江州自治,并礼送前总督董之张出境,
通电一出,蒂法朝野沸腾,赞许者有之,毁谤者更多,
但,这些都改变不了现实的局势,
很多有识之士,都窥见蒂法王国的根基,开始摇摇欲坠……
一个王国,或说一个时代的落幕,
总会涌现出,大量的嗅觉灵敏的投机者,
若说极东郡是个例,
但如今,两江、江南江北遥相呼应,呈星火燎原之势,
野心家们终于撕下伪装,发动起义,
北国粤州,强人陈明炯率领家族揭竿而起,占据潮汕两郡,宣布自治。
江南州,徐麟和秋鉴湖发动起义,占据嘉湖,宣布自治,
江北州,李协和策动江防水师起义,攻克九江,宣布自治,
湘北州,谭三法挺身而出,振臂一呼,万人景从,宣布湘北宪政自治,
除了这些知名的英雄人物,各地邦县郡府,也都蠢蠢欲动,
甚至,有的郡守邦主,灵机一动,
主动挑下衙门屋顶的几块瓦片,就宣布革命自治,
简直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不管怎么说,革命形势,一片欣欣向荣荣告白的大好!
蒂法朝廷眼看着北半个国土,乱作一团,却束手无力,主要是没钱,
而且,有钱也不敢北下平叛,
因为,一流水准的两江府兵,都被吊打,其他的更别提了。
于是,有大聪明提出:
自古平叛,剿抚并重,如今形势糜烂,不如试试招抚叛军?
恰逢今年,杏贞女王六十诞辰,
刀兵四起总是不太体面,于是君臣定下“和为贵”的策略!
可是,派谁担任这个招抚大使呢?
首先,肯定不能是守旧派,
毕竟,在他们眼里,所有洋务派和革命派,通通都该死!
王室代表,首屈一指,非“鬼子六亲王”莫属,
洋务三杰,董之张、李合肥、左文襄,
首先去掉一个董之张……为啥?
因为他是被赶回来的丧家之犬,还嫌不够丢人么?
左文襄也不合适,又为啥?
因为,南边疆不稳,
主要是金帐罗刹鬼子,贼心不死,频频越境杀人,制造恐怖气氛,
李合肥也知道,自己没得选,
他只能硬着头皮,跟鬼子六亲王一起,登上南洋水师的铁甲舰,
三天后,南洋旗舰定远舰,
连同朝廷使团,抵达极东郡十二铺码头,
朱英俊代表极东董事会,还有各界贤达迎接。
朝廷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