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
周正隆拿到750万两白银,2号3号公路立刻提上日程。
除了双向四车道的国家级公路,
道府县之间,也必须修马路。
很多官员并不明白,大王为何耗费巨资兴修道路。
而且是高标准,地基必须夯结实,路面要平。
初步估计,耗资500万两,动用民工超过30万人。
御史台有审计权限,
权斗央率先问道:
“30万壮劳力修路,谁去种田呢?
若没人种田,会饿死人的!”
周正隆不慌不忙地说道:
“分岔麦穗亩产万斤,因此,不需要那么多劳力。”
百官哗然,从来都没听过这么夸张的小麦。
权斗央厉声问道:“什么分岔麦穗,能有如此高产?”
事实胜于雄辩。
周正隆打开一只木盒,
从中取出一株奇特的金黄色麦穗,展示给众人。
之所以说它奇特,
是因为,麦秆上长出十个麦穗,
麦穗上的麦粒,颗颗饱满,比寻常的麦穗大两倍。
也就是说,种植这样的小麦,
比普通小麦的产量,高出二十倍。
权斗央狐疑地凑上来,想辨别清楚。
周正隆索性把分岔麦穗放到对方手上,笑眯眯地说道。
“权大人如果喜欢,不妨拿回家看个够!”
权斗央没搭理首辅,
他翻来覆去查看麦穗,的确浑然天成,不像拼接的。
“这麦子……就这一株?”
虽然,眼见为实,但万事都有特例。
周正隆笑道:“这是大王研发的‘黄金小麦’,
采自清北大学试验田,诸君若有空,可到现场观摩。”
哦,难怪了!
大王弄出来的新作物不计其数。
猴面包树、苹果橙、黄瓜梨、番茄狼桃、南瓜土豆、冬瓜萝卜……
这些改良的瓜果蔬菜更夸张,产量都是几万斤,甚至十万斤。
所以,亩产万斤的分岔小麦,很合理!
这下,满朝文武都放心了。
古语云:有粮不慌。
既然有如此高产的农作物,
哪怕仅留下一成农民,也能保障全国的粮食供应。
然而,权斗央再次发难。
“可即便如此,那么多农田荒芜,是不是太可惜了?”
周正隆笑道:
“百姓挣到钱,能吃得饱穿得暖,就可以了,
若权大人觉得可惜,完全可以让家人多多种地嘛!”
哈哈哈!
百官顿时哄笑,
觉得权“疯狗”是闲得,自取其辱。
然而权斗央却说道:
“首辅大人,你可曾想过,
一旦百姓都去挣钱,物价会飞涨,
到头来,受苦的还是底层的老百姓……”
周正隆摇头说道:
“物价和收入,并没有多大关系,
眼下,中华境内,人人有工作,日日有薪水,
看病上学都免费,没有人饿死冻死,
鳏寡孤独,也有善堂照料,
老夫不明白,你到底在担心什么?”
权斗央霍然变色。
他可不是新人菜鸟,
首辅的疑问,是影射他否定,中华王治理下的盛世。
他眼珠一转,笑道:
“首辅大人应该听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身为御史台之首,我不惮把朝堂每位官员,
都当成祸国殃民的贪官污吏……
当然,没有证据,御史台不会立案,
而各位也都是好官……抱歉啊,在下必须时刻警惕,
因为,这就是王上给到御史台的职责。”
百官听得后脊梁骨发冷。
卧槽,牛逼!
不愧是大名鼎鼎的“疯狗”!
周正隆“哼”了一声,
对权斗央的回怼,不再纠缠。
“既然无人反对,那么,《中华路政纲要》,决议通过!”
百官齐齐鼓掌。
官员都明白,修路的好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