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 第27章 永乐风云:聚贤铸典,护佑华夏文脉

第27章 永乐风云:聚贤铸典,护佑华夏文脉

华夏文明的盛举。”

解缙再次行礼:“臣遵旨!臣定当全力以赴,确保《永乐大典》的后续工作顺利进行,不负陛下所望。”

朱棣笑意未减,目光中满是期许,说道:“解缙,这《永乐大典》虽以经史子集等正统学术为主干,但民间一些奇闻轶事、传说故事等也不应忽视。这些虽看似琐碎,却也是民间生活与智慧的真实映照。你在后续整理中,可留意收录一些有趣且有价值的此类内容,让这大典更加丰富多彩。”

解缙点头称是:“陛下圣见。民间文化犹如繁星点点,点缀着华夏文明的浩瀚夜空。臣定会安排人手,仔细甄别筛选,将那些富有生活气息与文化内涵的故事收录其中,使大典能更全面地展现我华夏大地从古至今的风貌。”

朱棣又踱步至书桌前,拿起一支毛笔,轻轻转动着,说道:“编撰过程中,对于那些失传古籍的辑佚工作,进行得如何?许多珍贵古籍在历史长河中散失,若能借此次大典编撰将其部分内容还原,那也是大功一件。”

解缙赶忙上前一步,回禀道:“陛下,这方面工作进展颇为顺利。众多学者不辞辛劳,从各类文献的引用、注释中查找线索,已成功辑佚出不少失传古籍的片段篇章。虽然无法完全恢复原貌,但能保留这些珍贵文字,对研究古代学术思想的演变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朱棣满意地将毛笔放回笔架,说道:“很好。学术研究就是要追根溯源,探寻古人智慧。此次大典编撰,我们要为后世留下尽可能完整的文化脉络。另外,关于大典的装帧设计,你可有初步设想?”

解缙微微低头,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永乐大典》作为我大明文化盛举的象征,其装帧当尽显庄重华贵、大气磅礴之态。采用上等的纸张绫绢,配以精美的图案雕刻,以彰显其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且,为方便查阅与保存,可按类别分册装订,每册都设置详细的目录索引。”

朱棣颔首赞同:“嗯,正该如此。如此宏伟巨着,外在装帧也要与之匹配。要让后人一看到这大典的模样,便心生敬畏,感受到我华夏文明的威严与厚重。”

解缙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还有一事。大典完成后,如此庞大的篇幅,若要广泛传播,单靠人工抄录副本耗时费力,效率较低。臣听闻民间已有活字印刷术的应用,不知能否将其用于《永乐大典》的副本制作?”

朱棣沉思片刻,说道:“活字印刷术虽好,但大典内容繁多,排版印刷恐非易事,且难以保证印刷质量。不过,此事可让工部的能工巧匠们研究一番,看看是否有改进之法。若能成功,不仅能加快副本传播速度,也能为后世文化传承提供更便捷的方式。”

解缙领命道:“臣明白了,陛下。臣即刻与工部沟通,督促他们尽快研讨此事。”

朱棣拍了解解缙的肩膀:“解缙,这最后的冲刺阶段,切不可有丝毫懈怠。朕等着《永乐大典》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解缙神情坚定,抱拳说道:“陛下放心!臣必定殚精竭虑,确保大典在各方面都尽善尽美。”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皇宫前的广场上热闹非凡。朱棣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目光威严而又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俯瞰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皇子皇孙们神情庄重,站立在一侧;来自天下各地的读书学子们,个个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敬仰的光芒。

解缙快步走上高台,向朱棣行了大礼,声音洪亮地奏道:“陛下!历经六年寒暑,《永乐大典》编撰、抄写及审核工作全部告成!今日,这部凝聚着无数贤才心血、承载着华夏千年文明的鸿篇巨制,已准备好呈于陛下御览!”

朱棣站起身来,微微扬起下巴,大声说道:“好!今日,朕与诸位一同见证这一载入史册的伟大时刻!”

随着朱棣的一声令下,数名内侍抬着装帧精美的《永乐大典》正本缓缓走上高台。阳光洒在厚重的册页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仿佛是华夏文明的光辉在闪耀。

《永乐大典》的正本,宛如一件承载着华夏千年文明的稀世珍宝,其外观与装帧设计皆彰显着无与伦比的尊贵与华丽,处处透露着大明王朝对这部巨着的极致重视与精心雕琢。

从整体外观来看,《永乐大典》正本的册页规模宏大,每册都有一定的厚度,整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座气势恢宏的知识宝库。它们被整齐地收纳于特制的书箱之中,书箱采用优质的木材打造,木质纹理细腻且坚硬,不仅能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