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142章 何胜男怀孕和贾张氏下乡

第142章 何胜男怀孕和贾张氏下乡

从今年八月份大会上正式决定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一时间,大江南北,全国各地,都是人山人海,热火朝天,高炉林立。

一切都为‘钢铁元帅升帐’让路。

不论是工厂、部队、公社,还是机关、学校,就连外交这个部门,都办起了炼钢炉和炼铁厂。

不管是男女老少,也不分内行和外行,凡是人都成了钢铁工人,很多学校里的学生,也不上课了,都走进了高炉旁。

没有煤的地方,就砍树烧成炭,城里没有树木,就把家具和床板拿出来烧。

王孟德家的一个旧橱柜和一个床板,就被拉走去炼钢了。

没有铁矿石,就砸锅、砸鼎,把各家各户的铁器都集中起来,甚至农村的铁锄和镰刀,也都送做炼钢的材料。

建高炉还需要砖石,各个祠堂、庙宇、宝塔都被拆除个一干二净,就连城墙,也遭了殃。

前两个月的时候,王孟德带着何胜男去逛王府井大街,发现大街两旁的人行道上的砖头,全被人拆走了。

他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某一天,一夜之间,这好几百米长的地上,砖头都不翼而飞,全到土高炉上了。

具后世统计,至58年底,全国奋战在钢铁战线的人口,就超过了一亿人,相当于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

经过几个月的蛮干,再加上一些虚报,最终宣布钢铁产量达到了1108万吨,生铁达到1369吨。

但实际合格的钢只有八百万吨,生铁九百万吨,剩下的大部分则是废品。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造成的后果却是非常非常的严重。

不仅对生态环境和物质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浪费,对农村的粮食收成,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大量的劳动力出现在了高炉旁,地里的庄稼自然就没人去种和收了。

再加上兴办了大食堂,每个人都放开肚皮吃喝,以及其他的原因,明年的日子,全都不会好过了。

想到这里,王孟德收回目光,心里长叹了一口气。

一个多小时后,沙河到了。

现在的沙河,已经变成了沙河公社,田各庄也变成了生产大队和几个生产队。

下了车,不一会儿,他就迈步来到了田各庄。

“孟德,你来了,吃饭了没有?”

刚到院门口,正巧大爷王宁,从堂屋里走了出来,看到他后,惊喜的说道。

“大爷,我在就吃过饭了。”

“快进屋,外边比较冷。”

进了堂屋,他才发现,大娘和爷爷奶奶,以及堂弟王孟启,都在准备要出门。

“爷爷,奶奶,您们这是要去哪?”王孟德好奇的问道。

“孟德,你来啦,我们正准备去村里的大食堂吃早饭呢。”

王田氏看到他,顿时兴奋的拉着他的手,解释道。

“孟德,你也一起去大食堂,尝一尝咱们生产大队的伙食。”

王京徽也乐呵呵的说道。

看着几人红光满面的样子,王孟德不用想就能猜到,这几个月里,农村的日子,过的肯定是舒服。

大食堂里的饭菜尽管吃,家家户户也不像之前那么节约了。

他记得,前世看过一部电视剧,里边有一段剧情,路边掉落了一袋粮食,居然无人问津。

每个经过的村民,看到袋子里边是粮食后,都无动于衷,直接又重新丢弃在原地。

因为此时大家的心里,都觉得,要粮食也没用,反正吃饭有大食堂,而且家里的锅灶,也早就没了。

“爷爷,奶奶,我吃过饭了,就不去了。”

王孟德推辞道。

“行,那你先等我们一会儿,等吃饭就回来。”

几个人说说笑笑,一起往村头新盖的大食堂走去。

半个小时后,爷爷奶奶和王孟启回来了,至于大爷和大娘他们,则是要去上工了。

“奶奶,我给您们带了点红糖和糕点,您和爷爷尝一尝。”

“哎呀,孟德,你怎么又浪费钱,我给你说,自从办了大食堂之后,现在我们都不缺营养了。

不仅管饱,还吃得好,前天我们大队又杀了一头猪,今天早上吃的就是肉包子呢,中午和晚上也都是几个菜,还有白面。

下次你来,就别带这些东西了,省点钱留着给胜男买点好东西补一补身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