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不至的母爱,竟然连羡慕都没有,只是觉得不可思议。原来,女孩也能成为妈妈的宝贝。在她的记忆里,只有男孩才有资格得到母亲的重视。她这个亲生女儿,在生母眼里,连外婆家的表哥都比不上。
她还没学会被爱,就已经懂得了恨。因为母亲,真真切切地恨着她。从她记事起,父亲对她就没什么好脸色,母亲似乎总是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归咎于她,仿佛她生来便是一个错误。一旦遭遇不顺心之事,母亲便会毫不犹豫地怪罪到她头上,并恶狠狠地说道:“倘若你是个男孩,咱们家又何须去追生那二胎!正因如此,你父亲才会丢掉工作,你呀,简直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丧门星!”然而,真正导致父亲失去工作的二胎却是那个叫做林宇的孩子,而执意要生下二胎的也正是父母二人。可是到头来,背负着所有骂名与怨恨的人,唯有可怜的林悦。
在林悦的成长历程里,这样的场景屡屡上演。每当她未能达到母亲心目中的标准时,迎接她的便是那句令人心碎的话语——“早知道当初就该把你扔掉!”这句冷酷无情的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一次次深深地刺痛着她幼小的心灵。相反,如果她偶尔表现出色、做得足够好,母亲非但没有给予应有的赞扬与鼓励,反而会冷冰冰地提醒她道:“你应该心怀感激,毕竟有很多家庭在生下女孩后都会直接将其送予他人,而我们却并未把你送走呢。”这种扭曲的教育方式让林悦感到无比压抑和痛苦,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得到母亲的一丝关爱与认可。
听着这些话长大的林悦,一直觉得亏欠父母,觉得自己的存在给他们带来了太多麻烦,所以她尽量减少自己的需求,努力学习,盼着早日回报家里。可上大学后,她发现,就算是偏远农村出身的室友,都有心疼自己独自在异乡求学的父母。那时候,她才不得不承认,自己不仅不被父母爱,甚至可能是被恨着的。在心里承认这件事就不容易,想要从中走出来更是难上加难。
毕业后,林悦还是乖乖回到家乡,做一个随叫随到的女儿。那时候,她吃住在单位,基本没什么开销。每个月的工资,三分之二都交给家里,还经常补贴弟弟。那个有用的她,终于在家里找到了存在感,亲情似乎也随之而来。
林宇结婚时,林悦这个做姐姐的还是单身。她舍不得花钱买衣服打扮,每天素面朝天,话也不多,没有异性注意到她。好不容易有个追求她的,家里又嫌人家买不起房,干脆让她断了联系。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给她介绍对象的人几乎没有了。她隐隐有种预感,自己可能要打一辈子光棍了。她倒也不害怕,大不了不结婚,给父母养老送终呗。于是,弟弟结婚时,她一口气拿出了毕业以来的所有积蓄,三金、婚宴的钱她都抢着出。为此,弟媳李芳连发好几条朋友圈,说自己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姑姐。
再后来,周末陪弟媳产检、逛街,她都抢着付钱。那两年,李芳别提多喜欢她这个姑姐了,对外都说她们胜似闺蜜。林悦一度觉得很安心,父母盼着她周末回家,弟弟夫妻俩也欢迎她,家又成了她的港湾,哪怕不结婚,她也有退路。
直到失业后,她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天真。失业来得很突然,林悦完全没做好准备,等回过神来已经无处可去,只能先搬回家。好在当初林宇结婚时,一方面是为了能凑够全款买房不用背房贷,另一方面是林母想跟儿子住在一起,特意卖了老两口的房子,加上半辈子的积蓄买了套四室的大房子。林宇夫妇俩暂时还没有二胎计划,有个卧室一直空着,林悦之前周末回去时会住在那里。于是这次,她把单位宿舍的东西都搬回了家。
开门的是李芳,看到大包小包的姑姐回娘家,她还以为像往常一样是带了礼物,虽然奇怪她怎么工作日回来,但还是满脸笑容地把人迎进了门。可等看到一堆行李时,她的笑容就有点僵了。得知林悦失业且无处可去要搬回来住时,李芳的笑容彻底没了,扯着嗓子喊出了在屋里看电视的婆婆。
林母的反应和儿媳如出一辙,唯一的不同是,听到女儿失业时,她立刻皱起眉头,怒目而视,质问林悦到底做了什么错事,怎么就被开除了。哪怕林悦一再解释自己没做错什么,就是企业结构优化,整个部门都被裁掉了,林母还是坚信是她没本事才丢了工作。婆媳俩对视一眼,冷冷地看着林悦费力地搬东西进屋,谁也不肯上前帮忙,反而话里话外地追问她以后有什么打算,准备在家里住多久。
那天晚上,林悦匆匆扒了一碗白米饭,就灰溜溜地躲回自己房间。因为吃饭的时候,她的家人毫无顾忌地当着她的面商量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