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文自行带人查访去了。,x`x!k~a!n_s`h?u^w?u\.-c*o`m+
不过,李部童没有告诉他另外一条办案思路。因为这条思路,牵涉到太子。据太子回忆说,当年,槐花巷叶娘子的家里,有两个人会常年待在府上。一个是叶娘子的贴身女使,叶娘子叫她海棠。另外一个是厨娘,唤作孙春娘。大火之后,太子找人查访了当时的废墟,并没有发现多余的尸体。因此,或许这两个人还幸存于世。或许他们会知道一些什么内情。多年来,太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一直不愿意再想起关于叶娘子的往事,因此也并没有主动去找过这两个人的下落。有了这些线索,比起大海捞针来,似乎是事半功倍。因此,真金的任务是沿着这两条线索查下去,不过前提是,一切保密。孙春娘年纪不小了,不过在太子的印象中,她依然堪称是汴梁一流的厨娘。赵桓吃多了宫内的千珍百味,但觉得什么佳肴都比不过孙春娘的面。平日里叶舒黎比较忙,忙着东跑西跑出入场合展示茶艺,都是孙春娘负责她的饭食。孙春娘擅长面食,如羊肉烩面,面汤用羊骨高汤煮制而成,之后熬上薄薄的面片,出锅之后撒上羊肉片与黄花菜,香气四溢。羊肉最是暖身,寒冬腊月里,一碗下肚,通体生暖。除此之外还有水面,刚煮好的面用清凉的井水过一下,面条变得筋道可口,之后用蒜齑、芝麻酱佐食,美味可口。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这样一碗面吃下去,凉快又饱肚。到了春天,收集各类新鲜的野菜青菜,孙春娘又可以做上一碗素菜臊子面。总之,一年四季,简单的面食在孙春娘的手下可以变出无数花样。至于海棠,太子倒是了解并不多。汴梁居,大不易。真金分析,孙春娘如今若是还在汴梁,那么或许还是在做厨娘,毕竟手艺傍身,混口饭吃起码比转行要容易得多吧。开封府的百姓名录上,发现了两个叫孙春娘的人。不过一个方才八岁,另一个年方十八,汴梁大火时,一个没出生,一个还在玩磨喝乐的年纪,明显是牛头不对马嘴。孙春娘兴许已经改名换姓,但就算如此,恐怕也会在邻里间留下痕迹。要寻一个厨娘,照例没有好的办法,只有挨个打探。望火楼之上,可以了望全城。张择端很快吩咐下去,各处望火楼士兵负责勘察记录各自区域的大小脚店酒楼。之后由救火营的士兵一一探查。另一边,还要打听一个叫海棠的娘子,如今应该是二十五岁左右的年纪,兴许已经嫁了出去。不过两天下来,没有任何线索。真金腿都跑细了,肚子每天饿得咕咕叫,来不及吃上口热饭。他几次路过家门口,便是远远望了一眼,也没来得及和娘亲妹妹见上一面。这天,真金又路过家门口,正看见了娘亲,水柳娘子此时提了一桶卤梅水,正准备出门。“儿啊,你去哪里?” “娘,你要去哪里?不是说不再去卖卤梅水了吗?”真金惊诧道。自从真金做了潜火军指挥官,薪饷又涨了不少,他再三劝了娘亲,让她不要再出去卖卤梅水了,好好修养身体,以免累到了腿,腿伤再发,娘亲答应了。可谁知她又悄悄出去卖水。真金叹道:“说了不去卖了,就不去卖了。娘啊,你要听话才好。”水柳娘子被抓了个现形,又道:“好好好,听话听话。”真金扶着娘亲回了院子坐下,之后又提着那桶卤梅水出去,对张择端说道:“张大哥,把这些卤梅水分与兄弟们喝了,正好忙活了半天。”正午头上,太阳很毒,一碗卤梅水,正好解渴又解乏。亲随的潜火兵们喝了之后,不禁交口称赞。“真是清凉啊。”“指挥使,太夫人的手艺当真是汴梁一绝啊,我看不做神仙逍遥,也要下凡喝上这一晚卤梅水。”包三将又道,他的额头上满是汗珠。远二郎又道:“好喝,我还要再喝一碗。”于是远二郎便又缠着水柳娘子又讨了一碗来喝。水柳娘子看儿子与属下们奔波劳累,二话不说,连忙又去后厨忙活了。等到一万卤梅水喝完,水柳娘子已经把面下锅了。“还没吃饭吧,你们这些后生先填饱肚子,再去当差不迟。”尽管大家纷纷客套劝阻,水柳娘子还是把面做好了。看着娘亲做面,真金反倒是有些想念环饼了。不知道他一个人在城外过得怎么样?他一直替干爹张头守孝,自从张头去世,真金还没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