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重生1979从养猪开始 > 第348章 全军覆没

第348章 全军覆没

第348章

1983年3月10日,农历正月二十六日。这是一天平常的日子,可是这一天对于滨河县王集镇的张桥村、贾庄村、刘庄村、潘周庄村、武楼村、易寨村这六个村的村民来说,这可不是普通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是他们并入沈家庄联合村的日子,也是他们改变命运、脱胎换骨的日子。

这六村距离沈家庄都不算太远,最远的不过是易寨和武楼村,这也是两个地盘最大,耕地资源匮乏的村子,也是滨河县平原与山区的结合部,哪怕这两个村子的村民距离沈家庄最远,可是他们最激动,最兴奋,而且最积极。

早天还不亮的时候,易寨村的村民,就套上骡马车,或者是徒步,或是拉着人力架子车,也有独轮车,迎着寒风,前往沈家庄。

其他各村的村民百姓,也非常积极,并不是看热闹,而是因为这次的合并,与他们的未来利益息息相关。

沈家庄这几年的发展情况大家伙都看在眼里,馋在嘴里,也急在心里。四年年天旱无雨,滨河全县粮食减产,沈家庄村,当时还是沈家庄生产大队,他们在大队长路顺风的带领下,仅仅靠养猪,卖饲料就赚的盆满钵满。

人均收入达到了七百多块钱,是其地方社员的十多倍,也是工人收入的两倍多。

前年开始,沈家庄先后建立了屠宰场、罐头厂、孵化场、养鸡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社员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多元,成为北方省全省第一生产大队,如果总收入,沈家庄确实是没有华西村的体量大,可是按人均收入,沈家庄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村。

去年冷夏低温,粮食生产同样不是很好,但沈家庄却能逆势爆发,粮食生产取得了空前的丰收。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吞并了隔壁的赵庄村,哪怕是合并后的赵庄村民,人均月收入也有一百多块,几乎是职工收入的三倍多。

这怎么可能不让他们眼红?

现在沈家庄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把所有的粮食分给生产队社员,一家几千斤粮食,几千斤粮食的分配,他们现在是直接分配大米和面粉,只有细粮,没有粗粮。

这是什么概念呢?哪怕全国条件最好的京城,全京城的百姓,也不能说都吃上细粮,可问题是,沈家庄实现了全村人人吃细粮,就连刚刚合并后的赵庄村民,也获得了这个待遇。

虽然说,现在沈家庄现在取消的了分红,主要是建立了全县最大最好的医院,更是建立了全县第一个村办初中,村办技校,尽管如此,他们沈家庄依旧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村子。

在沈家庄即便是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刚出生的小娃娃,每个人每个月都能分到一百块钱,一年就是一千两百块钱。而那些干满全年的壮劳力就更加令人羡慕了,每个月少说二三百,都比城里端铁饭碗的工人挣得都多。

更何况,沈家庄村民可以实现了免费上学读书,从小学到初中,不用花一分钱,学校还免费发校服、发运动鞋,发书包,发文具。就连习题本都是免费发的,更让他们嫉妒的是,沈家庄的百姓,还有医疗补助,只要全年不入医院看病或拿药,消费不到五十块钱,每年还给再多发两百块钱。

这样的待遇,别说北方省没有,恐怕全国也难以找到第二家,也不是说,大家都笨,不少生产队或村,也学过沈家庄搞集体经营,不过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听说沈家庄今年还要村民建造小别墅,沈家庄不仅要实现家家户户都是万元户,还要实现家家户户住小洋楼,这样的日子又谁不羡慕?

现在经过他们不屑努力,县里终于同意让他们合并并入沈家庄,路顺风要带着他们一起搞生产赚大钱,谁能不激动,

因此,这六个村的村民,除非是病得不能动弹,就算是几个月的小娃娃,那些腿脚不方便的村民,也被他们的子女用架子车,或者骡马车,拉着前来参加这一次的全体村民会议。

沈家庄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自从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下了以后,村里的各项工程基本上就停了下来,正常情况下,沈家庄就是几家工厂正常生产,来沈家庄的外人只有前来超市购物的百姓,或者是前来医院就医的人,流动人口有一个上限,那就是很难过千。

现在不同了,这六个村的百姓都一下子涌进沈家庄,这让沈家庄一下子人满为患,特别是来得最早的百姓,他们眼见大会还需要几个小时召开,就开始到处转转。

这一次召开大会,就放在沈家庄小学操场上,没有办法,除了这里,整个沈家庄也找不到这么大的空地。

以前召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