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重生1979从养猪开始 > 第330章 保密项目

第330章 保密项目

第330章

沈家庄大队部,包括赵德柱等领导班子成员都在。

路顺风在会议上表示自己接下来要离开一段时间。

赵德柱非常紧张地问道:“要离开多久?”

“短则半个月,长则不确定,年前肯定可以回来!”

路顺风笑道:“咱们沈家庄离开谁都一样运行,如果说沈家庄离开我就不能转了,这是不正常的!”

“话是这样说,可是……”

沈继武道:“没有你在,心里不踏实!”

“这是大家缺乏自信!”

路顺风淡淡地笑道:“其实大家按部就班就好,交完公粮就分配任务,清理沟渠,把村里的路修好,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拿不定主意,大家就开会讨论解决!”

沈继武道:“秋收已经结束,只是今年秋粮该怎么分?”

张传文道:“就是,这个该怎么分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不能明说,因为赵庄生产队在未合并之前,是按照原来的方式种植,不仅种了大量的粗粮,像红薯、土豆,还有部分高粱,高粱这玩意其实产量很低,而且也不好吃。

放在后世高粱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压缩,如果不是酒业集团的需求,高粱种植面积减少到千万亩以下。

这可是全国的种植面积,放在当下,高粱还有一部分价值,首先是因为高粱的秸秆长,农民的田园经济时代,通过高粱衍生了很多生活用品,比如说用高粱秸秆篦子、收纳筐、簸箩、鱼漂浮,笤帚,还有很多,作者只知道方言名,无法用书面语写出来的东西。

如建房所用的薄(现在基本上用不到了),在茅草层,以及土坯房、包括砖瓦房的房顶结构,大量使用高粱秸秆制作的薄,通过高粱秸秆还衍生了很多手工艺品。

赵庄生产队就种了将近两千亩的高粱,可是高粱的亩产量只有三百多斤,远远不如玉米。事实上,赵庄有十几户擅长做白活的手艺人,扎纸的骨架,现在使用的依旧是高粱秸,而不是竹篾。

路顺风望着赵德柱道:“德柱同志,你认为该怎么办?”

“所有粮食,除去应急粮,交公粮剩下的,再统一按人头分!”

路顺风点点头道:“其他同志的意见呢?”

“我赞同德柱同志的意见!”

沈继武道:“我也同意!”

“那就这么定了,咱们应急粮就不留杂粮了,全部分给社员,尽快把这个事情落实下去,避免社员们多想!”

路顺风接着道:“既然成立联合生产队,以后农业生产这一块,就要统一规划,从现在开始,以后我们生产队,绝对不再种高粱,甜菜、谷子之类的杂粮,主要是这些杂粮经济效益不高,收种比较麻烦,咱们生产队可没有这么多的人力浪费在这方面!”

沈继武道:“那冬小麦准备种多少?”

“一半对一半吧!”

路顺风道:“咱们把一半的地种小麦,一半的土地种春玉米,其他农作物,原则是不种,不过为了提高社员的收入,丰富社员的餐桌,咱们生产队要种植一部分蔬菜,像辣椒、茄子、豆角、黄瓜都需要种植一些。”

赵德柱疑惑地道:“一半地种小麦,一半地种玉米,哪里还有地种菜?”

“我的意思是公开地种粮食,隐瞒的地就种蔬菜!”

路顺风道:“德柱同志,这个工作,交给你负责,你有时间找一下农研所的李所长,请他们帮助咱们搞反季节蔬菜,看看现在技术能不能实现!”

对于塑料大棚,路顺风只是了解,这方面他其实并专业,不过路顺风却知道,像蔬菜大棚种水果蔬菜,使用鸡粪、猪粪远比使用化肥好,哪怕一吨鸡粪卖上千块,比化肥贵三倍,依旧是种蔬菜大棚的首选。

一旦反季节蔬菜出现,肯定会大卖。因为承包到户,生产队分家,这个时候会制造出来一部分富裕人。

这就像是在上学,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同样学习环境,有的人就学霸,有的人是学渣,种地其实也是一样。哪怕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有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沤肥,比如扫树叶,挖淤泥……

总之,可以想的办法其实不少,但是承包到户其实并不是说不能解决问题,只是解决一小部分问题,谷贱伤农,就好比小麦,从八零年开始两毛一分钱每斤,直到九七年,小麦的价格也只是涨到三毛多一点,哪怕到了23年,也只是涨到一块多一斤。

按照物价上涨速度,粮食和农副产品其实涨价最慢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沈家庄的生产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