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沈家庄医院,也就是省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直属于省城大学医学院的医院,正处级单位。
路顺风这个副院长就是副处级待遇的干部,问题是,现在路顺风才二十二岁,实在是太年轻了,当然路顺风其实还不算是最年轻的干部,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记录是二十四岁。
他正式的任职是团委副书记,已经创造了目前为止正处级最年轻的干部年龄。
路顺风只是医院的副院长,这个含金量远远不如团委副书记,不过,这也是罕见的了,应该是算是全国最年轻的“村官”副处级。
从现在开始,路顺风其实已经进入中层干部的行列了,为什么省城大学要给他解决级别的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医药费用,可问题是,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就像明朝末代,崇祯皇帝为了省钱,把全国的驿站系统给裁撤了,这样看似省了不少钱,可问题是,却把大明朝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驿站系统给毁了。
这个驿站系统看似是为了把政令颁布下去。
无论是杨东海,还是张全禄,绝对不允许简单粗暴地提高医药费。
路顺风沉吟道:“这个……可是……”
“没什么可是!”
张全禄再次说道:“考虑到你的实际情况,我们省城大学医学院可以开展医药方面的研究,宋院长对你提出的整容医学专业非常感兴趣!”
路顺风叹了口气道:“现在这个商业运行不好做啊,咱们要政策没有政策,要人才没有人才!”
“你能提出这两点,说明你不是头脑发热!”
杨东海道:“我们省大这边负责培训专业人才,政策……只能等!”
“等到什么时候?”
“你也不用现在回答我们,等你考虑好了再告诉我们你的决定!”
“好的,要不,你们两位先休息一下,等明天咱们再到村里转转!”
“好!”
路顺风从会议室里出来的时候,杨榕玮似乎是刚刚从房间里出来,刚刚睡醒的样子。
要说最感激路顺风的人,其实是杨榕玮。
她当时非常清楚,路顺风提出要养白毛猪的时候,她还以为路顺风是想忽悠她这个老太太。
可结果呢?
路顺风所说的一切都实现了,不用花费省城大学农学院的经费,在此建立了农研所,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建设,让北方农业大学多了一个正处级研究所。
更为关键的是,历时十多年没有完成的战略任务,在路顺风手中完成了,完成了白毛猪的国产化,同时也推广出去,凭借着这个巨大的成果,杨蓉玮也成功升任省城农业大学的校长。
别看省城大学的规模和学生,都远超北方省农业大学,然而,这个农业大学的校长却与杨东海一样,属于正市级干部,也是迈入了高级干部的行列。
事实上,杨榕玮这个正市级干部,实权还不如一个正处县的县令,可问题是这已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待遇。
杨榕玮跟着路顺风来到农研所,看着农研所的研究室、实验室、化验室、食堂、宿舍,比他们农业大学在省城的研究所的还要好。
再说科研经费,他们学校几十个项目一共也三百万块钱的经费。
再看看李爱国他们这边,不但有学校拨的五万块钱,还有沈家庄里赞助的一百万块钱。
当然,如果不是杨榕玮从农研所截留了两百万,他们农大还真无米下锅。更让杨榕玮欣慰的是,沈家庄生产队不仅给农研所研究经费,还会隔三差五,送一些猪下水,鸡爪、钢化蛋、送个猪头,送点羊头羊杂碎,到了秋收后还会给他们送粮送菜,年底还要给各种奖品。
原以为在这里搞研究又穷又苦没盼头,没有来的研究人员和专家,一百个不愿意,来到这里以后,一来一个不吱声。
杨榕玮现在看明白了,省城那些老师完全没法和这里相比。怪不得……
更重要的是,就在她们视察实验室的时候,李爱国和秦玉华向她汇报,他们这边对沈玉二号的研究取得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在正在跟踪研究,最晚不超过上半年就会有结果。
沈玉二号这种亩产超过两千公斤的玉米,一旦成功,意义非常重大,与沈玉一号不同的是,沈玉一号只算是追平全国先进水平,而沈玉二号将打破全国纪录,甚至可以突破世界纪录。
这都是成绩。
虽然说杨榕玮是一个干部,也想要政绩,可是她的本心并不坏,在她的帮助下,沈家庄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孵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