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沈家庄的速度非常快,这边开完领导班子会议,就把准备筹建饲料场以及养猪场和育种基地的方案做出来了。
这个方案还在沈家庄联合生产队内部进行公示,征集全体社员意见,赵庄生产队的两千多名社员第一次见证了路顺风的魄力。
这个大项目预计总投资一千八百万元,分为三期工程。与沈家庄饲料不同的是,这个饲料准备直接上颗粒式生物发酵饲料全套生产线。不过颗粒式生物发酵饲料生产线产能并不大,每年三万六千吨。
仅占生物发酵饲料总产能的十分之一,也就意味着新投产的发酵饲料可以满足三十多万头猪的饲养需要。
仅仅这个饲料场,每年约为一百八十万元,可以制造一百六十个工作岗位,带动周围十数个生产队的秸秆消化。
除了饲料场,还有养猪场以及育种基地,至于养猪场规模达到十万头,育种不下于三十万头。
仅这一个项目可以为沈家庄生产队带来一千五百万元的收入。
看到如此利好,赵庄生产队的社员们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提高,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这边刚刚合并,赵庄生产队社员可以享受到的福利其实并不多,就说孩子上学吧?
可问题是赵庄生产队距离沈家庄最近的生产分队也有三公点五里多,也就是七里多地,对于小学生来说,距离有些远了。
问题的关键是,这个时候的学费真不高,这是按照学级不同收取,哪怕最高的小学五年级,每学期学费是两块五,书本费是两块八,一个学期四块八毛钱。
像一年级、二年级更低,只需要两三块钱,赵庄生产队与蔡庄生产队共用一个小学,小学建在赵庄与蔡庄生产队中间的空地上。
相较而言,赵庄生产队的孩子在沈家庄上学更远一些,最近的有七里,像最远的支庄生产分队,那就足足九点五公里。
别说小孩子受不了,初中生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哪怕赵庄生产队的孩子允许到沈家庄小学上学,可真正过来上学的学生不到两百人,初中生略多,有七十多人,因为初中学费更贵一些。
直到王集公社供电所开始给赵庄各家各户安装电表、安装电灯和插座,这让赵庄生产队的社员享受到了第二项沈家庄社员的福利。
而且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福利。
这是沈家庄在赵庄进行了第一项福利工程,如果这项工程放在沈家庄,路顺风连看都不会去看,但是在赵庄不一样,这里还有赵庄的原来的生产队干部,这可是几万块的巨款,万一伸手的话,就会有问题。
路顺风带着张传文、沈继武、张建设准备前往赵庄生产队实地查看一下,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出发,就看到北方省农业大学的一个领导组抵达沈家庄。
这是北方农业大学在成立后筹办的重点项目,而且第一个猪苗育种基础投资也不小,这可马虎不得,在确定拨款建设前,都要派工作组实地考察一下。
待工作组抵达沈家庄之后,当即受到了路顺风为首的生产队干部们热烈地欢迎。
这个工作组的小组长是一个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姓顾,叫顾波,别看对方年龄不大,办事却滴水不漏。
中午在沈家庄餐饮部吃饭,接下来的考察中,沈家庄生产队的干部以及社员们更是全力配合,着实让工作组的成员感到有点受宠若惊。
倒不是说他们去别的地方不够热情,而是一般的地方远没有沈家庄生产队这么富裕。
像他们这么多人,到了别的地方,能有口饱饭吃就不错了,能吃到些许荤腥就算是好待遇了。
可是在沈家庄生产队的待遇,那比在省城还要好,不仅顿顿有肉,羊肉和鸡肉、鱼肉样样不缺,鸡蛋更是顿顿都有。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受到了贵宾级待遇的北方农大工作组也没有让路顺风失望,很快就完成了对沈家庄生产队的考察。
事实上,就算没有这样贵宾级别的招待,沈家庄生产队的软硬实力,在整个北方省内都是顶尖的。
再加上贵宾待遇,工作组的成员们一致认为,沈家庄不管是地形环境还是其他条件,都非常适合建造猪苗培育基地。
与此同时,工作组的成员在路顺风、沈继武以及赵德柱等人的陪同下,直接完成了猪苗培育基地的选址。
其实选址工作早就完成了,就在沈家庄规划的张迁生产分队。
这个张迁生产分队与沈家庄四分队一样,都是由张姓族人为主,这个白石滩最合适。
接下来就需要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