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重生1979从养猪开始 > 第255章 成立运输大队

第255章 成立运输大队

第255章

吃过晚饭,徐明顺并没有立即就走。

“陪我走走!”

“好!”

路顺风走出家门,来到村口,沿着村里的水泥路,朝着亮着灯的沈家庄大酒店走去。

徐明顺望着一栋栋高楼,恍惚间,有一种错觉。

沈家庄其实比县城更有活力,相比县城而言,沈家庄生产队非常简单,简单得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社员们相信他们的领导班子,无论是能不能马上见到效益,沈家庄领导班子说投资,社员们就全力支持。

路顺风说搞扩大养猪规模,全生产队的社员一起动手,盖猪圈,挖粪池,硬是赤手空拳,没有依靠县里和公社的支持,把沈家庄经营起来了。

“你们生产队非常了不起!”

“没有,我们跟控红旗渠的林州人相比,差远了!”

沈家庄的发展只是算是水到渠成,有取巧的成分,但是红旗渠可是世界第八奇迹,二十世纪的伟大工程,这个工程如果放在现在至少需要上万亿。

然而问题是这项工程历时十年,耗资一亿两千万,却无一人贪污,更无一人渎职,硬是在太行山上开凿了一条长达一千五百余公里的人工天河。

徐明顺突然问道:“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来沈家庄吗?”

“我们生产队发展好?”

“对,但不全对!”

徐明顺道:“每次当我遇到困难,甚至于想要打退堂鼓的时候,我都想来你们生产队转转。来你们生产队,不仅仅能给我带来不小的启发,同时又能给我无尽的信心和动力!”

路顺风笑道:“您这是把我们沈家庄生产队当成了心灵的加油站了!”

徐明顺道:“不仅仅是加油站,更多是看到了榜样!每次都让人既羡慕又高兴,看到你们生产队的变化我就深受刺激,为什么我们一群县领导怎么连你们一群生产队干部都不如,我不服气!”

路顺风听到这话,其实也是非常感慨,沈家庄生产队的情况比较特殊,作为沈家庄领导的三个领导,路顺风并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也不是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他是一个俗人,但是路顺风一直严格控制着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他绝对不碰钱,需要花钱,该往哪里花钱,路顺风只是指出方向,财务对接的人是张传文。

收钱的是他,花钱的也是他,可问题是,张传文基本上没有决定这笔钱该不该花,如何花。

这就等于沈家庄的行使的财权三分,路顺风负责计划,张传文负责执行,沈继武负责监督。

这三个环节中,缺一不可。

与此同时,人命任命权掌握在路顺风手中,但是日常行政管理掌握在沈继武手中,这三个人都不贪婪,他们掌握着这么多钱,却没有想着干部多分钱,而是一视同仁。

直到现在才制定出岗位不同的工分制度,也就意味着干部可以多挣一点钱,这一部分钱并没有脱离现行的制度,以蒋文丽、沈陆军、周玉洁、孙春雷等厂长级干部而言,他们可以拿一点六倍的工分。

可是事实上,其他工厂厂长,按照比例,基本上是三倍普通职工工资的基本标准。

至于路顺风他们这个生产队领导班子,却没有多拿生产队的工资,事实上路顺风真不需要从生产队多拿工资,他在省城大学有一分工资,在洛拖拉机厂有一份工资,在兴华机械厂担任顾问的副总工程师,也有一份工资。

现在路顺风在省城大学享受十九级干部工资,洛城拖拉机厂是十八级干部工资,在兴华是十七级干部工资,这三个企业和单位的工资每个月就是四百多块钱。

同时,沈继武在王集公社也拿一份副主任的工资,这一部分钱有八十多块钱,每个月,一年下来也有八九百块钱。

其中生产队干部中,最少的反而是张传文,不过张传文有加班工分,在生产队干部中,张传文应该是拿得最多的。

因为领导班子不多拿,不多吃,也不多占,这就给所有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再加上全民监督,想要下手,还真不容易。

徐明顺感叹道:“我要将咱们县里所有的四千多个生产队,都变成你们生产队这样,粮食满仓,也要全县的老百姓也和你们沈家庄的百姓一样,少有所学,老有所养,富足而安康!”

“会的!”

路顺风的话也不算是安慰徐明顺,滨河县在原来的时空,是九几年撤县设区,成为瀚海市的一个区。

要知道瀚海市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以瀚钢集团、瀚海化工集团、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