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现在的自行车,至少需要三四个月的工资才能买得起,还需要自行车票,能够骑上自行车的人,基本上属于不差钱的人。
这些人是滨河县本地有消费能力的一群人。
他们进来以后,发现超市居然可以随意自选商品,特别是商品非常齐全,比百货大楼里的商品更多,特别是依旧不要票。
他们都高兴起来,开心地购买各种商品。
路顺风因为出差的原因,经常外出,因为去的地方多,看到了外面别人没有看到的世界。
虽然这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可问题是,供销社大部分时候都挤满了卖东西或买东西的人,百货大楼同样是人潮汹涌。
国营饭店里的饭菜都贵,可以说只要放开量吃饭,一顿饭吃几块钱,还是需要的,路顺风看到的情况是,每当饭点时间,几乎所有的饭店都是座无虚席,供销社和百货大楼里卖的茅台,明显超出了普通人消费的极限,可依旧是供不应求。
那么问题来了,是所有人都穷吗?
答案是肯定的,并不是。
虽然说这个时代工人的工资也不高,三十到六十元之间,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收入可以突破百元,除了固定的工资之外,职工还会分发一定数额的票据。
比如布票、鞋票、自行车票、糖票等等,在这些票据不需要用的时候,还可以折换成钱,这些额外收入累加起来,就不少了。
事实上穷的只是农民,除了农民以外的人,基本上都多少有点钱。
超市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里面的物价比外面的更贵,因为需要较好的地段,也需要大量的人工,更需要电费保证生鲜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为了给顾客良好的购物体验感觉,超市一般都有空调。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切的一切,都体现在物价上,沈家庄超市的定位就是比菜市场贵,哪怕有平价的猪肉,可是因为储存的冰箱和冷柜,电费也不少钱,所以必须提高价格。
正是因为贵,就连沈家庄的社员也很少在里面买东西,正是因为贵,现在才吸引到了第一批真正属于超市的顾客。
与嘈杂的菜市场相比,超市的购物体验明显较好,这里面的蔬菜是经过水洗、整理的,无论是出售的水果,还是蔬菜,都比菜市场里的好看,外表光鲜。像猪肉、鸡肉也经过处理,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初步处理。
再加上服务态度好,这就是贵的价值。
特别是沈家庄超市购物以后,会给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塑料袋上还印刷着沈家庄超市的字样,在后世这个塑料袋真不值钱,然而放在这个时候,一个塑料采购费用就要三分钱。
当然这种塑料袋的质量好,可以充当手提袋使用,所以第十天以后,沈家庄超市的口碑和营业额节节攀升。
十七号正式突破一千五百元,二十号突破两千元,因为这种经营模式新奇,不仅公社的有钱人过来消费,就连县城、瀚海市的市民也不远几十公里过来消费。
就连沈家庄生产队的社员,也鄙视这些前来超市里购物的傻帽,说风凉话的人也不少。
当然,这也前来超市购物的顾客可不介意,因为这是身份的象征,想要吃便宜的青菜去菜市场或者是供销社,那边便宜。
超市购物,还购出自我优越感了。
随着沈家庄超市生意越来越好,这让沈继武等生产队干部松了口气,至少目前为止,每天几百块钱的净利润可以让超市保住本钱了。
现在时间已经到了春天播种的时节,沈继武对于这一块的工作非常熟悉,他不仅在沈家庄忙碌,同时也在其他生产队忙碌。
这段时间,超市的六组大学生共计四十八人,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他们都惊讶地发现,无论他们问路顺风什么问题,路顺风都能一一解答。
也就是说,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路顺风,无论是文化课知识,还有机电、工业制造、电子技术、财务等多个专业的知识都有着极深的研究。
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这些大学生们终于服了。
只不过超市的经营问题,依旧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负责财务小组的吴青松道:“路主任,咱们现在每天生意虽然不错,可是毛利只有不到两百块钱,光发工资都不够,这样要亏本的!”
沈家庄超市明显不需要这么多人,而且是大学生,他们四十八个人,每个月就要领两千六百八十八块钱,加上朱亚文和黄巧云两口子,光工资开销一天就需要将近一百块钱。
另外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