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 第426章 那个礼物

第426章 那个礼物

第426章 那个礼物

大雪簌簌而落,天地间唯余一片苍茫的素白。优品晓税惘 耕新罪哙萧砚负手踱出天策府高阔的门庭,于廊下静立,目光穿透纷扬的雪幕,落在庭院深处那触目皆白的景象上,良久不语。这雪色映在他眼中,似乎也染上了一层与天下局势同调的沉思。

“此景甚美。”清癯的韩延徽拢着厚实的狐裘,双手深藏袖中以避寒气,声音温和中带着河北士子特有的沉稳,“瑞雪兆丰年,殿下,这场雪落得透,来年百姓的收成必是好的。”

周遭随侍的李珽、张文蔚等一众或紫或绯的重臣纷纷颔首称是,气氛一时松快。然而萧砚却未置一词,只是在轻笑声后,忽而举步,径直踏入那漫天飞絮之中。侍从慌忙撑起油纸伞递上,萧砚单手接过,伞面微倾,便沿着覆雪的青石小径,缓缓向外踱去。身后众臣微怔,旋即纷纷效仿,各色官袍在雪中撑开一片片移动的伞盖,默默紧随主君的步伐。

雪落无声,唯有靴履踩在松软新雪上的咯吱声清晰可闻。行至庭中开阔处,萧砚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听闻,马希钺又遣使入京了?”

负责接待外使的官员立刻趋前一步,却还是落在几个主官的后面,进而恭声答道:“回禀殿下,正是。楚国世子马希钺所遣第四波使者已抵汴梁,携金百斤,所求仍是旧事。楚王马殷月前突染沉疴,病情日重,其世子之位似有动摇。至于次子马希声,近月来一反常态,颇得楚王信重,令世子寝食难安。故遣使恳请殿下明诏,以正其位。”

韩延徽适时接口,语速不疾不徐,条理分明,尽显萧砚第一谋主的沉稳:“据之前段佥事(段成天)的奏报来看,那马希声过往确实玩世不恭,且仗母宠而无心政务。然此数月间,其人行事判若两人,沉稳机敏,举措得当,绝非昔日可比。此等变化,恐非无因。楚王病重之蹊跷,亦令人疑窦丛生……”

他略作停顿,目光掠过萧砚平静的侧脸,见其微微颔首,便继续道:“蜀地既克,楚国便成南面诸藩之首。淮南吴国虽勇,连年与我鏖战,损耗甚巨,其底蕴远不及楚国多年休养生息之厚。中原板荡数十年,流民南徙者如过江之鲫,楚地所纳最多,户口殷实。殿下若于这楚王世子惶恐无依之际,施以援手,助其正位,则马希钺其人,秉性为人所熟知,必感殿下再造之恩,楚国上下,亦将俯首听命……”

多数河北面孔的属官纷纷颔首,却皆是赞叹韩公语意未尽,却已勾勒出以恩威收服强藩的稳妥蓝图。

“韩公老成谋国,所言极是!”户部尚书张文蔚也插嘴附和。

话说,自萧砚摄政掌权后,大梁财赋便已尽数由天策府接管,而这个关键要事,又被萧砚托付给了对这方面颇有心得的妙成天、玄净天二女,所以张文蔚这个户部尚书多少看起来有些名不副实。

然而户部尚书毕竟是户部尚书,随着敬翔之前的表态效忠,张文蔚也毫无意外的在天策府这一中枢核心内有了立足之地,所以大梁的钱袋子,到底还是挂在他的脑袋上的。而他这个人,却早就深知“无米下锅”的窘迫滋味。若能不兴刀兵而控强楚,于国于民于他这尴尬的“钱袋子”名义掌管者,都是上上之选。,k,a-n_s\h!u.c·m?s\.*c·o*m`

然而,一个清晰而略带锋芒的声音随即响起,打破了这短暂的共识:“韩公之策,固是持重之道。然则——”

众人纷纷侧目望去,却见说话之人,正是方才在天策府大堂大放异彩的枢密副使李珽,其人排众而出,伞下目光炯炯,正色言道:“蜀国既入我囊中,楚国纵有南面第一之虚名,于我而言,不过失其爪牙之困虎耳。纵有爪牙,亦难伤我!”

此言一出,雪幕中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众臣目光瞬间聚焦于李珽身上,屏息以待。而之前几位颔首赞同韩延徽的河北派官员,则是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

萧砚一时停步回头,而众人自然纷纷跟着止步,数道目光瞬间互相碰撞在一处,却都只是一时无人出声。

话说,眼前这一景象,其实是很微妙的。

回溯根源,萧砚起事不过四年,却能依靠一次行险登临如此高位,若无极高的个人魅力,以及卓绝实力与崇高威望使得麾下心腹幕僚、骁勇大将乃至百战精兵发自肺腑的追随他,几不可为。

但彼时固然成事,除却自身根基尚浅不提,外患也尤为紧张,北有外敌、南有隐患,大家只能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创业维艰之际,强敌环伺,群臣自当勠力同心,河北军功集团锋芒毕露,亦是时势使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