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海平线的末日挣扎 > 第468章 滁州花都(5)

第468章 滁州花都(5)

世重生之.我和武廿无争天下》那种片子,他被宋省和齐鲁省的几位家主请来看的是一部叫做《仁宣盛世》的片子。

当影院的灯光完全熄灭,随后那足有250英寸的巨大弧形,荧幕缓缓亮了起来,电影开始就是奢华的明故宫,一个小太监手捧一份奏疏快速的在紫禁城中奔跑着。这时一段声音厚重的旁白: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永乐大帝朱棣决心为大明边疆的百年安定,一举荡平瓦剌部首领马哈木,为大明今后百年奠定坚实基础。然而,他需要说服一个为大明竭尽全力的老实人——太子朱高炽。”

此时镜头一转,巨大的荧幕上出现了朱棣那双好像巨龙双眸一样坚定的眼神,镜头缓缓拉远观众们逐渐可以看到他斑白的双鬓和胡须,以及好像是龙王雕塑那样震撼的面容。朱棣身着龙袍,头戴翼善冠,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上。此时的他眉头紧蹙,语气中满是无奈:“我说老大啊,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这种大事你怎么能说没钱呢?”

朱高炽跪在地上,身穿太子的朝服,头戴九旒冕,旒珠垂在两侧微微掩盖住,他的脸,但是那种忧虑和为难几乎要溢出荧幕了。只见肥胖的朱高炽理了理旒冕,观众们可以看到他紧锁的眉头,眼神中的焦虑溢于言表,朱高炽的声音带着哽咽:“父皇啊,国库确实空虚,儿臣确实是拿不出钱啊。”

朱棣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他似乎想起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怒火。他拍案而起,来回踱步,显得有些焦躁。他突然停下,歇斯底里的大叫道:“没钱,没钱!一说就是没钱!难道要我把这个皇城卖了不成?”

朱高炽的额头上渗出冷汗,但他依然跪在那里,纹丝不动。他擦去额头上的汗水,随后努力抿了抿嘴唇,最后重重的匍匐在地,大声说:“儿臣定当竭尽全力。”

武新宇看到这里已经大概知道这群家主是个什么意思了,不过依旧暗自苦笑这群世家大族的不自量力。这段暗示简直不要太明显了,无非就是朱高炽有了钱就可以在父亲面前说话有底气。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让武新宇对于这些家主的狂妄多了一层认识。

随后大殿的门伴随着太子的离开缓缓开启又再次关闭,随后躲在柱子后边的一个身着华丽铠甲,与朱棣长得一模一样的武士竟然露出头嘿嘿笑着对着朱棣笑了笑,一边有洒金小字写着“汉王朱高煦”。

朱棣看到汉王居然得意的招了招手示意他扶着自己走两步,朱高煦嬉皮笑脸的扶着父亲,一边走,一边说:“爹您慢点。”

朱棣开心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忍不住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道:“为君之道无非是权与钱。你总说你能当这个皇帝,就这个情况,你能要出钱来吗?”

朱高煦躬身一礼,开心的说:“儿臣定不辱命。”

镜头切换至御前会议的场景,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气氛凝重。众大臣分列两旁,目光在汉王朱高煦与太子朱高炽之间游移。

汉王朱高煦率先抱拳行礼,朗声道:“父皇,儿臣以为,如今国之所需,在于充足的军费以支持北伐大业。儿臣愿亲率大军,冲锋陷阵,但军中尚且没有钱财赏赐士卒不免让人寒心啊。”说罢,他眼神挑衅地看向朱高炽

太子朱高炽微微皱眉,不卑不亢地回应:“汉王,本宫并非不愿支持北伐,实在是国库空虚,且民生亦需兼顾。若一味增加赋税筹集军费,恐引起百姓不满,动摇国本。”

这时,一位老臣出列,手捋胡须,缓缓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如今百姓历经战乱,正需休养生息。若强行征税,恐引发民怨。且国家治理,需平衡各方,不可因军事而忽视民生。”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臣附议。太子殿下一直以来勤俭治国,致力于发展经济,此乃长治久安之道。若此时为军费而竭泽而渔,日后恐会陷入更深困境。”

汉王朱高煦听了,脸色微变,冷哼一声:“哼,若不北伐,瓦剌日益强大,将来必成大祸。太子只知守财,却不顾国家安危,这岂是为君之道?”

太子朱高炽面露愠色,但仍保持克制:“汉王莫要血口喷人。本宫所做一切,皆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利益。若有良策筹集军费,又不伤及百姓,本宫自当全力支持。”

此时,又有大臣站出来,呈上一本账目:“陛下,太子殿下掌管户部以来,每一笔开支皆记录在案,并无滥用钱财之事。反而是在灾年之时,太子殿下多次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此等功绩,不可忽视。”

朱棣坐在龙椅上,面色深沉,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他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