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夫人很溺爱常思诚,但这儿子至今连秀才都没考上,她又怕儿子被人说闲话,谁想到这孟家的人如此不识趣,一而再再而三地请儿子参与,很难不觉得是故意针对,想让她儿子没脸,常夫人高声道:“刘夫人,你是请我们来赏花的,到底何时去?我今日来也是因为喜欢你家种的山樱!”
这句话将出题的事彻底弄没了。
刘夫人作为主家,笑着打圆场,然后就引她们去赏花。
常夫人后来对她们再无好脸色。
回去的路上,杨氏愤愤然道:“常家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见出过一品大员,也没有爵位可世袭,真不知常夫人嚣张什么,儿媳原本也想帮清泠……”
老太太道:“她儿子就是我们路上遇到的那位。”
说起来,好似管事是叫了声“常公子”,杨氏恍然大悟:“原来她不想她儿子露面。”
“应该是个纨绔子弟。”
杨氏讥笑一声:“活该。”
老太太并没有幸灾乐祸,只在揣摩小孙女的举动,明明此前都恢复原样了,可后来去赏花时又变得沉默起来,前后简直判若两人。
小小年纪,心思似海,一点猜不透!
却说常思诚见了孟清月一面后,就念念不忘,从刘家的下人口中打听出了孟清月的名字,然后告诉了常夫人,想求母亲把这姑娘请来家中。
常夫人一听“孟家”二字,脸色顿变:“谁家的姑娘都行,唯独孟家不行。”
常思诚奇怪:“为何?”
“没有为何,”常夫人不想谈,“只见过一面而已,你过两
日就忘了。”
“娘()?(),
孩儿再没见过比她更好看的姑娘()?(),
求娘成全!”
这儿子一向没有毅力()?(),
唯独在喜欢美人儿一事上极为执着?[(.)]?9?♀?♀??()?(),
常夫人就有点恼恨刘夫人将他们请了去,让儿子正好撞见那孟大姑娘。
说来孟家也是官宦人家,养出来的姑娘竟如此艳俗,真是不知所谓!
不过若没有发生之前的事,她未必会如此排斥,实在是与孟家人起了冲突后,还要她再请孟家女眷上门,常夫人做不出。
“思诚,为娘很不喜欢孟家的姑娘,你莫再多说了,京城美人儿不少,为娘定会帮你另择一位。”
“娘……”
常夫人不理他,拂袖去了里屋。
常思诚不好进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
太后终于定好了陪读的名单。
崇宁帝知道后,特意来看一眼。
发现里面没有袁长瑜,他扬眉道:“要说最合适陪伴丽洙的,袁姑娘当之无愧吧?母后为何没选她?”女儿什么都好,就是年纪小,做事不够沉稳,可以从袁长瑜身上学一学。
太后没选袁长瑜当然有私心在:“她都十七了,丽洙说,不想耽误别人的终身大事。”
“又不是不让回家,”崇宁帝指指“孟清泠”的名字,“这是谁?将她换掉。”
这姑娘可不能换,太后把“五行缺水”等事说了。
崇宁帝哈哈大笑:“古灵精怪的,亏她想得出!”
“也是巧,竟真有这样的姑娘。”
崇宁帝没反对:“既有缘分,便罢了。”重新指了另外一个名字。
如果她再反对,兴许儿子就不坚持了,可太后又怕他问,最后被他看出自己的想法,所以还是依言将袁长瑜写在了名单之上。
崇宁帝临走时问起择皇子妃的事:“母后还没选好?”
“怎么?你急着赶阿凤出宫?”
“哪里,朕是看他年纪不小了。”
“才十八,哪儿就不小了?我不想匆匆忙忙的,到时选错人。”
崇宁帝笑了笑,没有再催促。
母亲曾是侧室,虽在王府不愁吃喝,但头上有个嫡妻压着日子并不好过,所以他有时是愿意顺着母亲的。
“您不嫌麻烦,就多花些时间吧,不过别忘了,还有绎儿。”
“我又不是七老八十了事都记不住,瞧你说的!”太后嗔道,“先帮阿凤定下,自然会轮到绎儿。”
崇宁帝又笑了笑:“也是,两个孩子都是您看着长大的,自当尽心。”
而母亲的尽心就是算八字,看面相。
但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