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秦老板风华绝代 > 第 3 章 抓周

第 3 章 抓周

,孩子一日比一日大,偶尔让秦简都感到恍惚。

她随父兄追随义和团上京时,从没想过自己能活下来,日本兵拿枪打她的时候,她想的是和日本兵同归于尽,生孩子难产时,她余光瞥见生下的孩子又瘦又小,许久不哭,还以为孩子落地就没了,伸手想说“娘和你一块走吧,路上作伴也不孤单”。

“哇——”孩子突然哭了,哭声听着有股无奈的意味,仿佛本不想哭,被稳婆啪啪几巴掌硬生生揍哭的。

寅寅体格很好,生下来到现在无病无灾,长得粉嘟嘟,高鼻梁,红嘴唇,有双和母亲极为相似的凤眼,唯独两个小酒窝,只能是郎善彦那个冤家传下来的。

不论学医还是习武,寅寅都有天赋,这孩子成长得不疾不徐,可才学会说话,就晓得对阿玛说“多吃肉,才不会生病”,小大人的模样看得父母哭笑不得,灵慧又可爱。

要好好教他,又不想让他辛苦,为人父母真是难。

等郎善彦忙完归家,秦简去打水来让他擦洗,换上干净亵衣,两人躺在一块,聊起教孩子的事。

郎善彦接过蒲扇,给母子俩扇风:“先让他学着玩吧,背得下来当然好,记不住也没关系,你呢?辛苦不?”

秦简开始发困:“我过着好日子,有什么辛苦的?”

郎善彦说:“那就好,快睡吧。”

第二日,郎追就发现父母开始给他启蒙了。

先行动起来的是郎善彦,他趁秦简练功时,抱着儿子出门买馄饨、豆腐脑做早餐,溜溜达达就过了两条街,到了一处药堂,伙计和张掌柜、郑掌柜在里头穿梭,整理新进的一批药材。

见东家抱着小东家,众人俱是笑着道早,郎善彦笑呵呵的,到后院书架里拿了本书,轻轻去碰郎追的额头:“儿子,知道这是什么不?”

郎追看到封面,还要假装不认字:“不知道。”

郎善彦忽悠着:“这是汤头歌,阿玛和你说,这玩意背起来老有意思了。”

郎追:“哦。”

郎善彦:“你要能背下来,阿玛请你喝世上最好喝的豆汁。”

郎追上辈子活了十八年也没适应豆汁的味道,面对傻阿玛的蛊惑,他陷入了沉思。

作者有话要说

地上铺了块红布,郎善彦摆上笔墨、书本、算盘、药囊、短棍等,蹲着拍手哄着。

“寅寅,来,抓你喜欢的东西。”

秦追牵着妈妈的手,迈着企鹅步颤巍巍走到红布旁,趴下去爬了几步,精准地抓住药囊和短棍。

随后他就被父母欣喜地抱起来亲脸。

新生儿出生满一岁,曰周岁,周岁这日需抓周,是一项从南北朝传承至今的风俗,秦追将此视为今生的第一次择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又捡起了象征武力的棍。

他在金三角也是靠医术吃饭的,可见这实在是个到哪都饿不死的铁饭碗,可惜医闹之威直到21世纪依然震天动地,在清末这种乱世做大夫,可不能缺武力值。

郎善彦还在刮他的脸蛋:“寅寅以后和阿玛一样做大夫呀?”

秦追应声:“嗯。”

郎善彦哄他:“说‘做大夫’。”

秦追跟着学:“做大夫。”

郎善彦喜滋滋:“诶,我儿子真聪明,说话越来越溜了。”

都说八月爬,十月站,周岁走,秦追严格遵循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从未想过提前走路。

在关节囊都没长好的情况下硬去学走,关节损伤且不说,万一长成x型腿和o型腿,就太不好了。

秦追上辈子就是因为跑不动才被捅死的,自然深知一副健康腿脚在关键时刻多么重要。

他天生精细动作能力强,这点倒是两辈子都一样,所以十一月就开始在母亲和栀子姐的帮助下,自己抓着小木勺吃饭,顺带把奶给断了。

只有在说话一事上,秦追格外谨慎,因为清朝的北京话与现代普通话有不小的差别,他前世在国外长大,连普通话都不标准,这辈子只能一字一词的改口音。

好在长辈们都没觉得秦追学说话慢,孩子才满周岁,能说话就不错了。

对于幼儿来说,周岁是最重要和喜庆的日子之一,这意味着幼儿成功度过夭折率最高的婴儿阶段,成丁率大为增加,是一件足以召集所有亲朋庆祝的喜事。

因此在抓周礼上,总会聚集许多长辈和吉祥话,可秦追的抓周礼却没有父母以外的亲人。

秦简是全家只剩她一个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