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让已经能流利说一口带着希腊口音的秦语的阿瑞斯去跟荀子交流,看他能在荀子的询问下支撑多长时间。
让秦鱼讶异的是,荀子跟阿瑞斯有非常多的话说,荀子甚至开始跟阿瑞斯学习希腊语了,还学着阿瑞斯的语调朗诵诗歌…….
秦鱼看不下去了,他跟荀子建议道:“您应该让阿瑞斯他们的族人接受咱们的文化和思想,让他们说咱们中国的话……"
文化输出啊大佬,此时不输出更待何时?
荀子笑呵呵道:“那是以后你要考虑的事,现在,老夫只想开开眼界。”
秦鱼苦巴脸:您老至少编写一个《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流心得》吧?您可是在创造历史呢!无论如何,荀子是暂时留下来了。
秦鱼给秦王正经写了一封奏章,奏章上说明了在秦国建设一座学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今二任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已经来到秦国了,不抓住机会建设一所专门为秦国输出人才的学宫,天理难容啊。
秦王收到秦鱼的奏章的时候,他跟范睢已经商定好立安国君为太子的具体时间了,现在收到秦鱼的奏章,看到“荀子”这两个字,
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什么学宫啊人才啊,他第一个涌上心头的想法是,立太子的礼官有了。
没错,秦王想让荀子这个儒家最重礼的大贤,为秦国主持立太子的仪礼。
要说秦国没有立太子的仪制,那是不可能的,但秦国一开始作为边陲小国,本身受到周礼的熏陶就是最少的,在某些国君即位太子继立甚至是祖宗祭祀上,都很粗糙,甚至可以说是野蛮。
如今荀子来到秦国,秦王想让荀子规范一下秦国的国礼,真的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为了表示尊敬和郑重,秦王将国事暂时交给范雎,他自己则是亲自赶到栎阳,拜见荀子。
在面对当世大贤上,历届秦王都非常放的下面子和身段,秦王来见荀子,就是用的拜见礼节。
秦王见到荀子的时候,荀子正跟阿瑞斯蹲在沮水河畔的工地上,两人一边两手捏着韭菜盒子吃的香甜,一边听阿瑞斯回忆红海的肥沃和爱琴海的好风光呢。
荀子听的心向神往,表示非常想去看看异国他乡的不同风景。
阿瑞斯则是趁机鼓动荀子带领秦国的铁骑,随他杀回塞琉古,等他当了国王,他就将幼发拉底河最肥沃的土地分封给荀子.
完全无视了荀子七旬高龄只能骑着毛驴慢慢走的事实。
站在两人身后听着阿瑞斯发白日梦的秦王黑脸了,转头问跟在身边的秦鱼:“这个阿瑞斯,他脑子没问题吧?"
秦鱼嘴角微笑的弧度都没有变:“我觉着,他说的并不是没有可能啊。”
喂,正在给人蒸大饼呢,您这样说话,小心把饼给戳破了,眼前的这个‘王子’,人家可不是傻瓜,听得懂你话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