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去大秦给大王种田 > 第60章 化工

第60章 化工

看着秦鱼远去的背影,秦大母摇头担忧道:“哪有去见君王还要带着吃食的,鱼这样,大王不会怪罪吧。”

太后也有些无语,她宫里宫外活了这么多年,秦鱼这样随性且不怕人的小孩子,还真是第一次见,她也有些不确定道:“应该没问题的吧?大王很喜欢他,不会怪罪他的。”

说道最后,太后笑了,斩钉截铁道:“大王不会怪罪的。”

若是秦鱼真的在她这里吃完再过去,秦王才会不悦吧?像秦鱼这样,秦王一让人来请,秦鱼连饭都不吃就立即过去,秦王才高兴呢。侍君如此,哪个君王能不高兴?

若是她,能得此忠心臣子,她也高兴。

至于说带着食物过去,就更妙了,一来可以明示君王,君王有召他连饭都不吃了马上就过来了,这是表忠心。二来,不仅不会饿着自己,或许还能得到君王的怜惜呢。

这下,面子里子都有了。这样灵秀的孩子,怪不得儿子会喜欢呢。

太后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秦大母安静的面对满堂寂静,心里开始盘算起来家里的麦收怎么样了?

秦家的麦收已经结束了。

秦家地就那些,白露嫁过来之后,带来了百多位奴仆,木林的镰刀也做出来了,不到两日的功夫,秦家的麦子就都收的差不多,然后再打谷场里晒起来了。

大夫胜亲自看着秦鱼的那三亩麦分别收割上来,然后就是打麦、晒麦、称麦,一眼不错的盯着全过程,等称完之后,他看着称量得出的数据,恍惚之余,又有一种狂喜在心头升起。

他也不耽搁,连夜将麦子装好,天一亮就出发,拉着这些麦子见秦王来了。

秦王看着木牍上的数据,轮耕得麦四石六斗,轮耕肥田得麦六石一斗,续耕得麦五石五斗。

秦王脸上难得出现茫然不信之色:“你可看清楚了?这真的是从那三亩田中收上来的?”

大夫胜拱手躬身,斩钉截铁回道:“臣从头至尾不假他人之手,看的清清楚楚,就是这个数。”

秦王这才抚摸着木牍,脸上露出欣喜如获至宝的笑容来:“大善!若是连续耕种,我秦国农耕土地,岂不是要多出一倍来?”

这个时代,农人垦荒特别艰难,将垦荒出法呢?就是因为,垦荒出来的土地,基本上第一年是出不了多少粮食产量的。

若是秦鱼这肥田的法子当真管用,能让百姓种了许多年的熟田能连年耕种,秦王这种秦国多出一倍耕种土地的说法,并不夸张。

大夫胜也喜形于色道:“大王所言甚是,臣也是这样想的。”

秦王大悦,对左右道:“去,叫鱼君过来,寡人现在要见他!”

秦鱼到的时候,秦王和大夫胜君臣两个正头对头的围在一个打开的麻袋前说着什么,脸上都带着满意喜悦的笑容。

秦鱼纳闷:什么样的宝贝是装在麻袋中的啊?

了解过化工的人都知道,碱是现代化工的基石,没有碱,很多工业活动都没法开展。

不说以后,只说现在,秦国要想发展羊毛纺织,想要制造肥皂,只这两项,就需要大量的碱。更别提,秦鱼还想把纸造出来,改善铁的冶炼技术,发展印染技术,要是可以的话,再烧几块玻璃,碱的需求量,简直是指数级的。

但是,这个时代,化学还只是术士们骗人的把戏罢了,连最起码的理化启蒙都还没开始呢,更别提对碱的应用和制造了。

在秦鱼的记忆力,用碱最方便最简单的,就是找到碱矿,直接开采。他记得河南那边就有一个?内蒙古草原那边的盐碱湖也是一个选择,这两个,一个固态,一个液态,好处是可以经过简单处理之后直接使用,坏处也很明显,秦鱼自己连矿藏大体的位置都记不清楚,更别提去跟人形容去特地找了。能不能找到且不说,他从一开始就没法解释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另一个最笨也是最耗费的方法,就是燃烧含钠、钾的植物,比如豆杆,比如海带、水草等海生植物。在秦国,豆杆是作为刍禾的一种,可以喂养牲畜,是要作为赋税种类中的一种上交的,而海带等水产,离秦国就更远了,更不现实。

或许,等秦一统天下的时候,可以在齐国沿海建造一个制碱轻工业基地,但现在,还是别想了。

也还有一个折中的方法,那就是用粗盐或者饱和的卤水制碱,秦鱼从一开始就打的这个主意。

粗盐,是经过将海水、地底卤水日晒风吹得到饱和卤水,然后经过过滤熬煮之后,得到的固态晶体。秦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