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平站起身来,俯首立于荆湘王邹义的书案前方,道:
“王爷,安邑县吴大人有要事想亲自向您禀报,特意求下官引荐,还请王爷赐见!”
邹义微微颔首:“你是说那安邑县的县令吴立来了?”
“正是!”
“好吧,让他过来!”
很快,吴立进了王爷的书房,行了跪拜大礼,待王爷喊平身之后才站起身来。
邹义声音低沉而又威严地道:
“吴大人,本王候你多时了,你今日前来,莫不是那采花大盗之案已经破了?”
吴立拱手道:
“启禀王爷,此案确已破了,那采花大盗竟有两人,下官已将其法办了。”
说着就递上了案件的卷宗,顺便还在里面夹了一张五千两的银票。
邹义接过卷宗,见到那卷宗里夹了五千两银票,便不动声色地收下了。
邹义身为荆湘王,却一直都是挺靖反郑的一员,非常不满郑敏的干政。
在他知道前太子从京城逃离之后,就一直都在留意着太子的去向。
从去年起,他就没向朝廷纳税了,包括皇上的旨意,他也束之高阁,已经做好了与朝廷撕破脸的打算。
这两年,他最重要的事就是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因此,现在他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吴立能送给他五千两银票,自然心情也畅快多了。
只是随便翻看了一下那采花贼的卷宗之后,邹义点了点头,笑道:
“看起来,你们下面这些人,还是需要有些压力才能办好事。
吴大人还是有本事的,这么快就抓获了那采花大盗,也算是为百姓办了一件好事,本王甚是欣慰。”
吴立连忙谦虚地说道:
“托王爷的福,下官才破获此案。王爷日理万机,还挂记得我安邑县,下官自当尽全力才是。
想我荆湘百姓有王爷如此劳神费心,心系百姓嫉苦,下官替安邑县百姓谢过王爷,有王爷的英明引领,真乃荆湘万民之福也。”
邹义明知这是吴立的马屁之言,心里却很是受用,哈哈笑道:
“吴大人破获采花大盗之案,实乃可喜可贺。
然本王深知,仍有不少官员喜欢阳奉阴违,为交差而不惜虚报功劳,弄虚作假。本王望吴大人切莫如此。”
这话令吴立心里微微吃惊,但他还是硬着头皮道:
“下官谨记王爷教诲!”
邹义也不再纠结这件事,然后问道:
“吴大人,采花大盗之案,本是你分内之事,能破此案,自然说明你的能力是有的,却不是什么大的功劳,本王这里就不给你记功了。”
吴立哪里敢奢望王爷给他记功,能不追责他就谢天谢地了,连忙道:“王爷不惩罚下官已是开恩了,分内之事,自然不敢贪功。”
“嗯!如今整个大兴动荡不安,荆湘地带也不能免俗,本王还指望你们这些下面为官之人皆能办好分内之事,不出乱子,本王就满足了。
对了,除了此事,吴大人可还有其他事情禀报?”
吴立想起那黑龙寨强盗被灭一案连吕太守都知道了,他到了这里,自然是不能不报的。
他也正好想借此机会探听一下,荆湘王是不是真的与铁家人有交情。
于是,吴立就将黑龙寨打劫铁家,铁家奋起抵抗,后来被一伙神秘人灭了之事,按照他之前设计好的语言一一禀报。
他一边禀报,一边打量着荆湘王的神色,果然,他一提起铁铮的名字,就见到王爷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禀报完后,荆湘王问道:“你说那长田村铁家的家主叫……铁铮?”
吴立心里一惊,心想,王爷果然与铁家有关系,难道他还真认识铁铮?便回道:“正是!”
荆湘王迫切地问道:“那铁铮是何年纪,可是安邑县长田村永久住民?”
“王爷,那铁铮刚满十八岁,铁家以前乃陇地边陲之民,十年前因战乱逃亡而来……”
吴立一边说,一边还注意着荆湘王的神色。
果然,吴立刚说到是十年前因战乱而来之时,荆湘王整个人都立直了身子。
“那铁铮可有兄弟姊妹?家里还有些什么人?”
“回王爷的话,那铁铮有两个兄弟,名铁卫、铁明,有一个妹妹,名铁莹,家人还有其母文氏……”
那吴立一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