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卫将军方根生,封右都督,统管五军都督府。”
“右副卫王安,封右都督同知。”
“骑兵统帅陆黑,封大兵马司,统领东都五城兵马。”
“骑兵副统帅陈观,封兵部右侍郎。”
“白恒……”其后的青衫大致扫了两眼就没在细看。
李东风见她三两下便把后面的稿纸看完了:“怎么了,可是有问题?”
“没问题,将军封的很好。”
“那你仔细看看,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我再改改。”
青衫凝眸看着李东风:“将军就要止步于此了吗?”青衫指着她看过的几页稿纸,一一念道:“方根生,王安,陆黑,陈观,白恒,这些人单拎出来都可任一军之将,你把他们困在东都,岂不可惜了。”
李东风的心猛然一跳,双目灼灼看着她,试探的问:“青衫?”
被喊到名字的人轻轻点头:“北地万里,部族众多,何不把他们统一。”
得到确定的答案便是心潮澎湃:从古至今,不管是开国皇帝还是守城之君,统一草原可是从未有过的功绩。
“青衫。”李东风带着狂喜,又喊了一声她的名字。
“北地甚大,一入草原便不见踪迹。” 青衫点着他们几个的名字:“看着挺多,若再往西域走走这些人不够用,将军不妨把一些有志气的小将都提出来,让他们去开疆拓土,固守一方。”
“攻下东都后你和诸部将开个会,像白恒这般老成持重的将士留守东都自然没问题,如陈观,林连,黄中,王丞等这般桀骜不驯的将士,把他们放在东都短时无事,时间长了还不够收拾烂摊子。”
“一群游手好闲的本地子弟,加上一群身负战功的无事将军,东都要乱成一锅粥了。真替以后的东都府尹头疼。”
李东风抚掌大笑:“哈哈哈,尔一人可抵十万将士。”
分封的稿纸变得不再重要,便和青衫闲聊:“我准备封老师坐三公之首。”
青衫反问他:“太师吗?”
“嗯。”
青衫前后想了一番:“百里先生的学生遍布天下,各府州府衙随处可见。老先生是将军的老师,应得太师之位。”
还有一个不能说出口的原因,百里先生年岁已大,封了太师也是个富贵闲人,此举也能表彰李东风尊师重道,顺便收拢天下读书人。
“还有一事我想问问你的意见。”
青衫:“嗯?”
“这一年胡洲给师兄打下手,师兄多次夸他理事敏捷,且他是你我相识之人,关系可靠。我问过武哥儿他颇喜欢胡洲,我打算让他任詹事府主事。”
詹事可是掌管太子家事、政事的一把手,李东风信任胡洲,但胡洲可没有给他说过龙参在南洋。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以胡洲天不怕地不怕的的性子未来的事还真不好说,况且背后还有个郭长鸣在,两人又不是没干过这事。
“洲哥也就这段时间在此处,等事了了他又会回南洋。让他任詹事,你也不怕他把武哥儿带歪了,不如让杨先生任詹士。且胡洲那儿我托他造了两艘宝船,还不知如何了。”青衫岔开话头。
“什么宝船,我怎没听你说过?”
坐久了腰有些酸疼,青衫扶着桌案缓缓起身,李东风见状也起身扶着她往床榻走去。
“南洋的稻子一年能收成三次,咱们这虽然地大物博,但也由此每年都有不同的省份县区出现旱涝灾。我托洲哥打造了两艘宝船,不为别的,若遇到灾荒年,南洋的粮食可以运到中原。一船粮食数万吨,就是慢些过来也能救活些人。”
青衫扶着腰坐到床边,李东风伸出一只胳膊放到她身后揽着些,小心把她安置在床上。李东风拉起一旁的被子给她搭在身上,心里如同火烧,小小的女子满心都是百姓,何其有幸啊能得她相助。
青衫躺在床上继续问他:“将军好像不愿意杨先生任詹士?”
“师兄人品学问皆好,我若只给一个詹士远远不够,还需再加一个少师之名。他本就代理中堂一职,我入主东都师兄必是内阁首辅。介时老师是太师,那时满朝文武岂不无人可与他制衡。”
李东风也说出了心里话:“世家历经数朝不倒,如此盛名岂不更让他们骄狂。”
“我知你的心思,大事不稳此事急不来。这一路从南到北,各处府衙、州县与杨先生有旧的官员我都一一登记在册,等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