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赵武灵王英雄传 > 第一百九十七章 芈八子争夺王位

第一百九十七章 芈八子争夺王位

这夜,秦王荡在甘茂、乌获、孟贲等人的陪守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甘茂从悲伤之中走了出来,对着乌获、孟贲两人说道:“王上病逝的消息,必须守口如瓶,决不能泄露出去。”

乌获、孟贲等人虽然不明白,但也拱手领命。

甘茂走出大帐,仰望着漫天星空。忽然间,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袭来。

秦惠王驷二十几个儿子,有一半的人都是能征善战之辈。秦王荡死去的消息泄露出去,诸公子岂不会为了王位,争个你死我活。秦国也会陷入,诸公子之乱。

秦王荡在临死前,将秦国的安危托付给他。他,能够支撑起秦国的天下。他一人之力,可以避免秦国局势动荡?

等待甘茂和秦国又会是什么?

……

赵君雍召集肥义、田不礼、李兑等人,在丛台宫商议国政。

赵君雍问众人,此次出兵助韩,战事会持续多久,才能结束?

三晋和秦国之间开战,战事会不会扩大升级?

秦国和三晋全面开战,此战韩国获胜的把握,应该有多大。?赵君雍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也要保住韩国宜阳。

宜阳不仅是韩国西边的门户,也是三晋扼制秦国的门户,更是关系六国安危的门户。

宜阳是扼制秦国东出崤函通道。宜阳若失,韩国必将大大削弱,三晋也很难握成拳头。

秦得宜阳,可以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伐宛楚。秦军如虎兕出于柙,六国的大麻烦也就来了。秦国占据宜阳,也就是释放逐鹿中原的信号。

三晋要避免于祸,就必须将秦国扼制在崤函通道。

赵歇领着八万将士助韩击秦,大军尚在半路,便得知韩国收复了宜阳。赵歇见秦国撤军,韩国危难解除,也撤军回到邯郸。

赵歇将秦王荡在洛邑举鼎,秦国撤军,韩国收回宜阳,前前后后说了出来。

赵君雍惊道:“你说什么。秦王举鼎重伤。”

赵歇道:“臣亲自派人去核实。秦王荡举雍鼎,胫骨骨折,昏迷不醒。”

“秦国势如破竹,破韩国,拔宜阳,定三川,车通周室,问神州九鼎。秦王也算天之骄子,豪气盖云。天下诸侯不敢问鼎周室,他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寡人没想到,秦王会遭遇如此重大变故。”赵君雍叹道:“实在令人惋惜啊!”

田不礼沉思良久,问道:“君上,臣有疑问。”

赵雍抬手道:“说。”

田不礼道:“秦国攻韩宜阳,六月而破之。秦国为什么会突然撤军,连费尽心血、损兵折将得来的宜阳都不要了。”

公子成讪笑道:“也许,秦王觉得秦国不是三晋的对手。秦王清醒地认识到无法招架三晋合力。宜阳守不住,索性就不要了。”

“不可能。”赵君雍不相信这个理由,“半途而废,岂是秦王的个性。”

肥义也道:“君上所言不错。秦王性子刚烈勇猛,宁折不弯。秦国宁可与三晋血战,也不会轻易撤军归国。修鱼一战,秦国破了三晋联军,斩首八万。秦国和三晋对战是有自信。”

“秦国不是忌惮三晋之力。”公子成大笑道:“为何会撤军了。”

赵君雍也不认同公子成这个观点。

修鱼一战,三晋惨败,令秦国士气高涨,信心大增。秦国南攻楚国,丹阳一役,斩首楚军八万。秦国联合韩、魏,北上濮水,击败强齐。这几年秦国对外战事,胜多败少。

秦国为何会撤军,还丢下得来不易的宜阳,封闭函谷关。难道真的是忌惮三晋之力?

赵雍想了想,看着众人,问道:“你们想到了吗?”

肥义、田不礼和李兑皆道:“臣想到了。臣相信君上也有了答案。”

公子成问道:“你们想到了什么。”

“秦王洛邑举鼎,身受重伤。秦国慌忙撤军,弃宜阳,退回关内,闭函谷。只有一种解释。”肥义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秦王病危,已经无暇顾及宜阳战略要地。”

公子成大笑道:“秦王举鼎,砸中了胫骨。伤了骨头,不至于要了性命。何来,秦王病危一说。”

李兑神色激动道:“秦王举鼎,断了胫骨,是不足以要了性命。但九州神鼎万斤之重,非人力能及。秦王豁出性命扛鼎,必然会导致气力衰竭,筋脉俱损。加之,事情来得突然,军医没有很好的条件为秦王治伤。秦王举鼎不成功,也会气急攻心,伤了心脉。秦王是活不过几日的。”

公子成哂笑道:“秦王举不起九鼎,弃鼎就可以。岂能为了九鼎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