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王吗?”
公孙衍眸色之中很有自信,“历代中山君皆爱做天子梦。我们抛出的诱饵,太具有诱惑力。中山君虽没有当场表态,但我看他神色,早已飞上云霄。中山君会答应的。我们不用心急,就在中山国大吃大喝几日。”
李疵出使中山国前,赵君嘱咐他,凡是以公孙衍之意行事。李疵见公孙衍信心满满,也不担心,优哉游哉品位中山国的美酒及了解中山国的风土人情。
中山君厝在中山宫召集重臣商讨,有关魏、赵、燕三国发出邀请行王道之事。
中山宫的大臣意见不一。
“君上,中山国国土狭小,兵微将寡,怎可行王道,图虚名。魏、赵、燕三国邀请我中山国称王,实乃包藏祸心。君上可要三思啊!”
“魏、赵、燕都是万乘大国,邀请我们为王,包藏祸心。”
“非也!我中山国国土比不上齐国,但是燕国土地,也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中山国复国,历经三世,国之根基稳固。”
“今,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我国坐地数百里、兵车九千乘,甲兵数十万。有何不能称王。”
“而今天下,万乘之国有齐、魏、秦、韩、赵、燕及南楚和越国。我国位居燕、赵、齐三国之间,而不灭,岂不是我中山将士悍勇善战之故。”
“魏、赵邀集我国称王,燕使不语,实乃默认。三国的态度,说明我中山国的实力,足以影响中原的格局,也得到了中原诸侯的认可。君上,行王道,有何不可。”
“魏、赵两国与我中山国有隙。魏、赵两国邀请我国称王,用心险恶。”
“君上,臣认为行王道,是我中山国创立千秋基业,又一大成就。行王道,争天下,正该如此。”
“你说的轻松。我中山国拿什么行王道,争天下。难不成凭你一张利嘴不成。”
“君上,我国称王,必会导致齐国出兵讨伐,请三思啊!”
中山宫内又有几位亲齐的大臣站了出来,说道:“君上,我们不能称王。称王是会得罪了齐国。齐国不高兴就会出兵攻打我国。我国拿什么与齐国相抗。魏、赵两国来意不善,燕国态度不明,我们不能上当。”
人,都有梦想。中山君厝也不例外。他也是有梦想的人。他的梦想就是中山国行王道,争天下,傲视中原诸侯。中山君厝的天子梦,一直鼓舞着他励精图治,选贤任能。今,中山国在他治理下,民风彪悍,国力大增。已然成为继齐、魏、楚、秦、赵、燕之后第九大强国。
曾经,有位高人来到中山国对着中山君厝的先祖说:“此地有王者之气,后世子孙必有王者。”
这八个字,一直激烈着中山国众人前赴后继。
中原诸侯从未正视国中山国,他们皆视中山为蛮夷之国。三晋不搭理他,齐、燕两国对他吆五喝六,处处鄙视。尤其是齐国来的人,总会蹬鼻子上脸大骂中山君。
齐国给中山国带来的不满情绪,慢慢累积,怨恨颇多。前两代中山君尚懂得韬光养晦,隐而不发。中山君厝,年少气盛,怎可忍受中原诸侯颇多不平等的待遇。
如今,中原诸侯抛来橄榄枝,向中山国示好。中山国答应合纵称王,便会得到中原诸侯的承认。中山国也会摆脱被他国轻视的局面。中山君厝见自己的大臣,张口一个齐国,闭口一个齐国,心中一点都不是滋味。
中山君厝为太子时,有人给他看面相。说他长大后,有王者之气相。今日,魏、赵、燕三国立邀中山国相王合纵,不是正好印证了高人说的话吗?想到此处,中山君已然有称王的欲望。
国相司马稠闻众大臣之言,也听不下去,沉着脸,训斥道:“你们是中山国的臣子,是君上的臣子。你们张口闭口都是齐国。是何居心。”
“相国,你什么意思。”
“我什么意思。诸位,还要我提醒吗?”
“中山国没有齐国的帮助,怎能存活至今。我们开罪齐国,就等着齐国千军万马来讨伐。”
司马稠怒道:“中山国是块烂泥,齐国也扶不上墙。你们眼中就看得见齐国,看不见你们祖宗为了中山国的将来,呕心沥血,渲染江山吗?”
中山君厝继位至今,也是受够了齐人的气。每当中山君厝,想要为国家干点大事。这些大臣,总会拿齐国来打击他的万丈雄心。有时候,他也搞不懂,这些人是中山国的臣子,还是齐国的臣子。
中山国与齐国皆是诸侯国。凭什么齐国要高人一等,中山国就要低一等。
此时,积怨颇多的中山君厝心中的怒火宛如火山爆发,一泻千里,指着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