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赵武灵王英雄传 > 第四十六章 北燕国

第四十六章 北燕国

秦国嬴嗣称王,不仅刺激了赵侯雍的神经,更令这个少年热血澎湃,心生向往。从那天起,赵雍以天地立誓,竭尽余生之力,振兴赵国。好男儿犹如此,方可不误了青春。

同时,秦国行王道,不尊周礼,也刺激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北燕国的国君。

燕国,分为姬姓北燕国,及姞姓南燕国。

南燕国是个小国,始封国君伯倏为轩辕黄帝的后裔,发祥浚水河畔。

北燕国,是姬周分封的一个姬姓攘夷诸侯国。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周武王死后,召公留在镐京,辅佐成王,便让长子克代封。

北燕国地处姬周北疆,属于苦寒之地,又有戎敌之患。燕国立国后,以全部的精力应付戎敌,与中原诸侯国交往甚少。

燕桓公时,山戎南下攻燕,被迫迁都临易。

燕庄公时,在山戎的侵略下险些亡国。

齐桓公举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千里救燕,成为一段美谈。燕国在齐国的帮助才得以保全国家。燕国被山戎入侵,励精图治,成为春秋时期十二诸侯之一。

所谓十二诸侯,是指春秋时,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十二诸侯国。

周武王姬发伐商,取商代之。在位三年期间,大肆分封诸侯。分封诸侯国百家,姬姓者众多。

晋、齐、鲁、燕、卫、郑是姬周六根擎天柱,力保姬周天下永世不衰。时光流转数百年,蔡、曹,国破家亡;晋国已被韩、赵、魏,代立;姜齐也姓了田;鲁国、卫国、宋国,沦落诸侯小国,自保都成问题。素有春秋小霸王的郑国,也被亡了国家。

燕国虽在建国后,无大作为,甚至在戎敌的进攻下,差点亡国。但在齐国的帮助下,燕国不但没有衰败,反而成了万盛之国,历经春秋乱世,跻身为战国七雄之一。

周武王以公、侯、伯、子、爵之位,分封诸侯。公爵,唯有秦国、燕国和落败的鲁国。韩、赵、魏三家虽是分了晋地,但也是侯爵。齐国,被田氏取代,也是侯爵。

目前,身为侯爵的魏国、齐国都已经自立为王。就连比燕国历史短暂的秦国也推行王道。身为姬周一脉的燕国,怎可甘居人后。

燕公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臣下。

臣下听了,觉得燕国和姬周一脉相承,自立为王。非旦没有违背祖宗之法,反而是顺天而为。

燕公认为自立为王,那不是和魏、齐、秦一样,成了乱臣贼子。魏、齐、秦称王,是有血的教训。

燕国,有能力应付诸侯国?

臣子皆劝,说燕国历经数百年,以一国之力抵挡戎敌、北胡。若不是燕国以一国之力,抵挡住北胡南下。中原诸侯,能享受安详的太平日子。

燕公听后觉得有理,心里得到一点慰藉。但是,称王总该展示实力吧!燕国抵挡了山戎、胡人。燕国诸臣觉得很强大。中原诸侯国是不会认可。

要想向中原证明自己有实力,这自然不是问题。燕国诸臣,建议出兵赵国。一来,他们觉得名正言顺,攻赵,等于匡扶正道。晋、燕同宗同祖,韩、赵、魏夺了晋国的天下。韩、魏,离燕国太远,唯有蹂躏一下赵国,彰显实力。

二来,赵国推行新政,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赵国对外主和,燕国是有机可趁。

诸臣,说动了燕公。

燕公召集诸臣,问道:“攻赵,几日可行。”

燕太子哙,正色道:“只要一个月,便可取了赵国代地。”

燕公点了点头,也不深思熟虑。以太子哙为监军,子之为将,点兵五万,攻打赵国。

如今,攻赵已过数月。燕国取得的战绩甚微,五万燕军,竟被小小的一座城池阻拦,不能前进半步。燕太子哙和将军子之,站在高高的土丘上,凝视着这座牢不可破的城池。

姬哙看了看平城,又抬头看了夜空,怒道:“小小平城,阻挡我五万大军。子之将军,我们丢尽了燕人的脸面。”

子之瞥了一眼身旁的太子,双眼目视着前方,语调平稳,“太子,休要生气。平城虽小,易守难攻。但非牢不可破。”

姬哙听他此言,想必是有了攻城的妙计,忙道:“此城可破?”

子之的双眸绽放自信,就好像攻破眼前的城池,他已在掌握之中,“坚固的堡垒,要从内部攻破。”

姬哙闻言,心里有些气馁。坚固的堡垒,要从内部攻破。话是这么说,怎样才能从内部攻破敌人的堡垒,这是关键。

姬哙问道:“堡垒内部,如何破之。”

子之指着眼前的城池,“太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