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又一次发生了内斗。智伯,率领韩、魏联军进攻赵氏族人的封地晋阳。智伯没有想到,强大的智氏一族及韩魏联军,围了晋阳一年,不但没有灭了赵氏,反而激发了赵氏一族的血性。
赵氏势微,城内易子相食,却无反叛者。智伯,也为赵氏的勇武所钦佩,他想?若是赵毋恤识趣,还能保留赵氏一族;只可惜,他们不是朋友,而是敌人。
既然是敌人,定要连根除之。正当智伯为胜利庆贺之际,韩魏暗中勾结赵氏,反攻自己。智伯没能灭了赵氏,却被赵、韩、魏三家,联合起来,灭了自己。
赵毋恤不负父亲期许,北上灭代,将代国的领地,并入赵氏版图。晋阳之战,保住了赵氏基业,赵国实力一跃三晋之首。他的才智也得到了族人的认可。赵毋恤死后,与其父并称为‘简襄之烈’。赵国历代的继承者,无不缅怀先辈的光辉岁月。
韩、赵、魏三家分晋,及至赵雍,赵国有旧都太原郡,赵都邯郸郡,北疆代郡,及上党郡四郡。邯郸到达代郡,要经过上党郡,沿太行大山而行,途径夏屋山,抵达常山(赵毋恤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地归赵所有),方能进入代郡。
由于代郡远离邯郸,两者之间镶嵌了一个胡人建立的中山国,交通运输极为不便。再加上代郡是胡人与赵人混合而居,情况复杂多变。
代郡生活习性多近胡人,少近邯郸。赵国境内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邯郸居住的,大多都是华夏人,接受周礼的熏陶,从事农耕。代郡则是胡人多于华夏人,少农耕,多游牧。
一旦邯郸控制力减弱,代郡凭借地势之利,代城坚固,随时都有可能脱离赵国独立。
昔日,赵毋恤死后,指认大哥伯鲁之孙赵皖,为赵氏宗主。谁曾知,赵毋恤刚故,其子赵嘉在代郡自立,驱逐赵皖,发动叛乱。虽然宗主之位,最终还是根据赵襄子的遗愿,由赵皖继任。但是,赵国内斗大大消耗了国力。
代郡,始终是赵国历代继任者心中的一根哽在喉间的刺。
云雾缭绕,暮霭沉沉,沿着逶迤的险峻山道,赵军向北而行。赵军走过上党,往北行百里。赵雍抬头看着纵横天地的云雀仙鹤,仰望着巍峨高耸的大山。赵雍从小到大深居赵宫,不曾见过这番令人壮怀激烈的景色。
赵雍指着大山,问道:“此处,乃何地。”
肥义答道:“君上,此地乃夏屋上。”
“夏屋上。”赵雍点了点头,发出感慨道:“我大赵境内竟然还有如此波澜壮阔的景色。”
“君上。”肥义又道:“此山,还有一个名字。”
“什么名字。”赵雍心中有点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有关这座山的一切。
肥义顿了顿,方道:“刺笄山。”
“刺笄山。”赵雍心中不解,这般好的景色,怎会有如此不雅的称呼。赵雍尚未开口,肥义请罪道:“君上,请治臣的罪过。”
赵雍微微皱眉,疑惑道:“你何错之有,要寡人治你的罪。”
肥义,身子比先前放低几分,“臣,犯了非议先君之罪。”
赵雍疑惑更深,请他起身说话。肥义仍旧保持姿势,娓娓道来。
赵氏宗主赵毋恤登夏屋山,以观代国。见着代国境内,心中发誓,将要取之。于是,同行之人看出了他的心意。给他献上策略,以邀请代君登夏屋山以观歌舞为由,伺机图之。
代国与赵氏向来亲密,赵毋恤的姐姐,又是代国国君的妃子。代国国君不知是计,亲率百官及爱妃欣然前往夏屋上。由于代郡盛产良匹骏马,代君善骑射,便让爱妃坐车,自己率众先行。
赵毋恤为了表示诚意亲自在山脚迎他入行宫。宫内,赵毋恤让数百美人拿翎羽跳舞助兴,以大金斗盛满美酒。代君一边观赏歌舞,一边大樽饮酒,酒至畅酣。
忽然,赵毋恤脸现杀气。
侍酒者会意,以大金斗猛击代君,一击而中。代君尚未明白,便死在了妹夫的手中。代君已死,代君随从惊慌,数百美人取出藏在翎羽中的武器,杀光了代君身边的所有人。
赵毋恤念及姐弟之情,便命人驾驶代君的车,前去迎接姐姐。代妃见自己的夫君惨遭弟弟的毒手,带着憎恨的目光,拔出笄刺向自己的心脏,自刺而死。
赵毋恤身边的臣子,见自己国君下手狠毒,不愿侍奉他,终生归隐此山。赵毋恤一则不愿意强人所难。其次,他留下这些人,祭奠死在自己手中的姐姐,以此弥补对姐姐的亏欠。后人为了祭奠这位烈女,以她自杀的方式,将此山命名为刺笄山。
肥义一边陈述往事,一边观察赵雍的神色。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