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们很是惊讶:“点解还有人会卖出环球电子的?明明我们都已经控盘了啊!”
“不管是谁,反正我们有多少就收多少,直接把环球电子股价推上4毛3,我们再慢慢出货!”
“好,接货!”
林凡静静地坐在一旁,目光紧盯着黑板上的数据变化。
他清楚地知道,那些大户还在不停地护盘,这次的操作将是一场关乎巨额财富的较量。
但林凡也相信,凭借自己的设计和计划,一定能够在这场较量中取得胜利,让这帮大户血本无归。
那些炒作环球电子的大户们还沉浸全部接盘在胜利的喜悦中,浑然不知林凡已经在背后默默地布局,准备让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林凡计划着在不久的将来,让那些炒作环球电子的人把手中的股票全部吐出来,让环球电子成为自己的囊中物!
林凡把一千万资金弄到了港股交易中心,因为有两个股票只在这个地方交易。
那就是九龙仓和和记黄埔。
林凡想趁着现在股市低迷,早做准备。
此时的九龙仓,还为英资怡和洋行集团所掌控。
而1976年的华资还没有开始大幅崛起,虽光芒微弱,但力量逐渐崭露头角。
李超人能够有那么多钱收购和记黄埔,和他想九龙仓争夺战时,高价卖掉九龙仓股票给包船王有关。
1976年,怡和洋行仅凭占有5%的九龙仓股票,就稳稳地握住了这家公司的命脉。
然而,随着港岛土地的价值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华资房地产的力量也如春风化雨般迅速壮大。
九龙仓此时占据了港岛很多核心地皮和港口,比如后世的海港城和时代广场,还有九龙港口,随便拿一块地皮出来都能让一个人变成千万富豪!
1977年大家尝到了土地升值带来的甜头,就逐渐把目光投向了九龙仓这个股票上。
控制了九龙仓董事会,就能对地皮的转让有操控或者建议权。
1978年9月,船王包玉刚家族,执行弃船上岸的策略,以雷霆万钧之势大量买入九龙仓股票,成功拥有九龙仓20%的股份。包玉刚也以大股东昂首挺胸地踏入了九龙仓的董事会。
然而,英资怡和洋行集团岂能坐视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
1978年12月,怡和系旗下的怡和置地公司,也快速增持九龙仓股份至20%,与包玉刚家族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
经过近两年的激烈角逐,终于在1980年,股权抢夺战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1980年6月19日,置地公司如同猎豹般出击,宣布了他们的增购计划——他们打算以置换置地公司股份及特定债券的方式来增加手中九龙仓的持股。这个方案相当于他们以每股100元的高价,去换取市值仅为77元的九龙仓股票。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如他们预期的那样顺利。
面对置地公司的行动,包玉刚家族迅速作出反应。仅仅三天后,6月22日,包玉刚便宣布了他们自己的收购计划——他们将直接用105元的现金来收购市场上的九龙仓股份,目标数量高达2000万股。这一行动意味着,包玉刚家族一旦完成收购,他们将拥有九龙仓近49%的股份,就能完全控股九龙仓。
而这一庞大计划的预算更是高达惊人的22亿港元。
而李超人早就在汇丰的帮助下,弄到了九龙仓5%的股份,当包玉刚要以105元每股价格收购九龙仓股票的时候,李超人果断出手卖出持有的九龙仓股票,大赚特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