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快穿之长宁的旅途 > 第49章 流放路上(9)

第49章 流放路上(9)

行吧,乌鸦大仙就乌鸦大仙。

被大乌逗的笑了半天,叶长宁让它继续在周围巡视警戒,如果真有什么意外情况,那就是“黄大仙”继续出场的时候。

和冯家人联合起来之后,叶长宁感到的最大好处就是,她们不用再守夜了。

冯家儿子孙子众多,两人一组,排班守夜,女眷们便可以放心休息。

因为王雅慧在自家车上,冯七郎便对这边多有看顾,就算是不巡夜,他也在不远处露宿,守护着自己的妻女。

一夜无话,第二天,外面还黑黑的,衙役们便敲响了铜锣,催促大家起来赶路。

叶长宁先用小炉子烧了一点温水,调了一点面糊糊,喂饱了康儿,这才开始准备早饭。

如今,各家都在经过的镇上买了粮食,衙役们也不再分发食物,能吃到什么样的饭食,单看各家能力如何。

周家这边情况还好。

李若兰的侄子一直赶着马车跟在后面,人家可不是流放的犯人,马车上满满当当全是物资。难得与兵部侍郎家的孙子同行,衙役们忙着巴结还来不及,怎会为难?在京都附近还要做个样子,如今,天高皇帝远,周家人的待遇是最好的。

冯家人多,而且大多数冯家子嗣都自幼习武,在衙役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下,冯家人可以每天有三四个人出去打猎,带回来的猎物一半上交给衙役,另一半则是冯家人的饭食用度。

荒郊野外的,缺了什么也不会缺了野味呀!

冯家人每天都有收获,吃的也不错。

至于其他人,那就不好说了,总之不至于饿肚子,就是好不好的区别而已。

叶长宁自然是也能打猎的,但原主可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本事,擅长编织还好说,要是擅长打猎,那就不好解释了。

索性也不缺吃的,叶长宁便没有特立独行的打算。

只是每次出去独自干活时,自己吃点小灶。

还别说,衙役们的酒菜味道是真不错。叶长宁都想让大乌再去冒充黄大仙,骗吃骗喝了。

遇到一次不怎么正规的打劫,但也给衙役们提了个醒,如今走的大多都是荒郊野外,说不准哪里就是山贼强人,每次行进前都会派一两个腿脚利索的衙役在前方探路。

草鞋已经编了不少,王雅慧和周婉也在编织的同时把这项手艺教给其他想学的女眷。

虽然还有许多人总是怨天尤人,怀念之前锦衣华服的美好生活,可也有不少有远见、已经接受现实的人开始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了。

草鞋算不上什么好东西,但在农家生活,却不可或缺。

她们虽然手里有些银子,可那些银子之后要安家落户置办产业,且有进无出,未来的生计如何还说不好咧。

不精打细算怎么能行?

如今在路上她们也做不了别的,学学怎么打草鞋也算消磨时间,以备将来。

叶长宁如今在仔细回忆,怎么把蓑衣、斗笠、草帽之类的编出来。

南方多雨,油布不要花钱的?

叶长宁储备的东西是多,可这些又不能留下给康儿使用,她得确保就算她离开之后,康儿和他未来的家人也能够好好的生活下去才行。

依稀记得,蓑衣分为上衣下裙,样式不重要,能用就好。

按着记忆中的样子,叶长宁用草编了一个密密的、类似披肩的东西,前后都有一尺多长,围在肩膀上确实能起到挡雨的作用,就是……有点重了。

周婉披上它都要走不动路,再一淋雨吸水,嘿,比她们之间戴的枷还重!

编织的薄一点,缝隙之间又漏雨——叶长宁足足花费了五天的时间,才勉强编织了一件重量合适、且勉强能遮雨的蓑衣。

斗笠需要竹子,等以后再说;草帽就比较简单了,只稍微实验了一两次,叶长宁就成功编织了一顶。

说来也巧,她的草帽和蓑衣刚弄好,天色就阴了下来。

蒙蒙细雨一下就是三天没停。

雨不大,但在雨中赶路的滋味儿属实不好。

油布自然是要蒙在马车上的,偶尔有一两块多的,也不够这些人用。

于是,头顶草帽身披蓑衣的叶长宁又成了人群眼中最靓的崽。

蓑衣难看点怎么了?它能挡雨啊!

这次,周家和冯家都开始学着编织蓑衣了。

幸好叶长宁之前储存了不少提前割好的草茎,不然这雨中还真没办法,潮湿的草虽然也能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