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颇得重用,实为国朝大害,留七子皆得信重。
如今,其七房之二西征,之二随答剌麻八剌往天竺,汪唯孝领余者降,不负汪世显内附之心也。”
诏曰:“汪世显,蒙古族汪古部人,英勇善战,初仕金朝,擢千夫长,因平田瑞功,授平凉知府事、陇州防御使。其效本族,理所应当,如今请降,照降臣制度收纳。”
七月,入关中,父老夹道而迎,帝斥曰:“七月暑热未消,何以劳动父老?”
总管邓牧答曰:“鞑虏迁徙,重兵劫掠,生民哀嚎,因此王师所到之处,无不壶浆箪食。
国朝惠政,百姓感念,今闻陛下巡幸,自发来迎。”
帝遣左右查问,属实。
八月,至潼关,随行侍御史张养浩作《山坡羊·潼关怀古》以进,帝令传阅天下,诏曰:“民安则国安,民苦则国穷,民若亡,国不长,不可不察。”
因潼关之险,设潼关军以治,张养浩就任知军事。
帝至黄河,见黄水浑浊,曰:“黄河,华夏之始也,如今浑浊,当设法治之。”
诏令户部工部查探原因,为治理做准备。
九月,入山西,欲过雁门关巡视草原,天降大雪而作罢。
恰神木寨开煤矿成,并以首批煤敬献行在,帝试用后赞曰:“无烟,力足,灰少,实乃佳品,或可称甲于天下。”
神木军民闻之,上表谢赐名之恩,由此神木之煤畅销北地。
十月,至燕京,因战乱之故,百姓多逃散,且汉胡杂居,恢复艰难,帝驻跸,以加总管府声威。
因留燕京,消息往来不便,诏令太子监国。
太子沿帝作风,早起习武,与诸军同餐后回宫理政,午间小憩两刻,随应庆王王阁老应麟学文,晚间随安王陆阁老秀夫学兵法。
一日不缀,内外赞赏,唯皇太后怜惜,令五日一休,太子答曰:“父皇擎天立地,孙儿不求超越,只求守成,若今懈怠,何以言来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