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第377章 天下无敌之关键

第377章 天下无敌之关键

第377章 天下无敌之关键

“答剌麻八剌放弃关中汉中,往西而去……”赵昰放下奏折,轻笑出声。

“父皇何故发笑。”赵胜问道。

赵昰反问道:“易地而处,你会如何?”

赵胜回道:“我会血战一场,最起码等某处关卡被红坡后再走,免得下次遭遇无心再战。”

“不错,没在军中浪费时间。”赵昰夸了一句。

直接跑路,当然是保存了实力,但是对民心士气是暴击,下一次遭遇能发挥出几分战斗力,真不好说。

“父皇。”赵胜忍不住问道:“昨日我与同学辩论,关于王师何以能够屡战屡胜的关键,有认为是因为武器,有人认为是父皇圣明,还有的认为国朝良将多,我觉得都对,却不全,父皇可能为孩儿解惑?”

“嗯,当然是因为你爹圣明。”赵昰笑道:“想当初刚刚登基,立刻清除大户重分田地,收拢了民心。

自古以来,所谓的民是贵族,是豪强士绅,田间地头、作坊工矿里的人都是不算的。

这是皇帝治国之大忌。

农民,天下八成人口,谁获得他们支持,谁就能战无不胜。

你可以研究历次战例,但凡松口气就战败,我们都坚持下来了,因为军兵知道,他们败了,家人立刻重回水深火热之中。

而百姓为自己耕种,总是不遗余力的,不管是收入官府还是留存农家的,粮食就在哪里,如此国朝粮食不缺。

兵精粮足,天下无敌。

所以伱当皇帝后,一定要记住,尽量给农民实惠。

如今国朝科技快速发展,又产生了一个新群体,那就是工人。

假以时日,工人或会占据总人口的两成甚至更多,而且他们擅长分工协作,比农民更有组织性,是很值得收买的群体。”

赵胜暗暗记在心中,又问道:“父皇,若以马军追击,极有可能留下答剌麻八剌,为何不追?”

“国朝首要任务是恢复中原,蒙古西迁,有利于此。

这二十年,战火连绵,国内人口几无变化,二十年后,努力使人口翻倍,到时候正好西征。

蒙古人给了现成的路线,跟着走过去就好了,而且还能有一些汉化的基础。”赵昰回道。

赵胜点点头,忽然皱起了眉头。

总感觉皇帝老子想撂挑子,恐怕只是因为太子还小才不能得逞。

看着大儿子阴晴不定的脸色,赵昰颇觉好笑,刚要调戏几句,虞集进来,道:“启奏陛下,两浙路急报,七月初六,两浙路沿海地区遭遇特大暴风雨侵袭,多地海潮倒灌,风灾尤重。”

“什么?地方官府在干什么?”赵胜跳了起来。

“稍安勿躁。”赵昰瞥了一眼大儿子,说道:“天灾,非人力所能阻止,当务之急是组织救援。”

“父皇,该如何做?”赵胜问道。

“令御史中丞陈栎为赈灾大使,督查赈济与重建事。”赵昰下令后,又对大儿子说道:“你和你姑姑一起去抚慰灾民。”

“孩儿领命。”赵胜跃跃欲试。

“别急。”赵昰说道:“到了灾区,听从刘君辅安排,勿要擅自主张。”

“父皇放心,孩儿一定记得。”赵胜应下。

圣旨下达,陈栎领了节杖,带着大长公主与太子沿运河南下。

历史上,陈栎隐居乡里,元庭开科举,地方强令其参加而不得,如今,从国史院编修到御史中丞,川为官场美谈。

就在他带着太子南下时,台州城里,两浙路总管刘君甫一个脑袋两个大。

沿海被海水冲击,房舍倒塌,百姓流离失所,多有死难者,那些没有被水淹没的地方,风灾同样不轻。

单纯的救灾不是问题。

杭州作为南方运河中心,钱粮广聚,足够救灾使用,但是风雨未歇,各江河波涛翻滚不休,大小船只难以过河,粮食物资就没法运输。

福建虽说没有遭灾,但是海路断绝,而陆路被雨水阻隔,缓不济急。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因巡查地方到了台州,而不是留在杭州,否则缺乏统一调度,救灾会更加困难。

“瑞安府作为风暴中心,灾情必然严重,增援刻不容缓。这样,让船只往上游去,到风浪小德地方过河,然后走陆路南下。”刘君甫说道。

“总管,如此耗时良久,只怕风雨停歇时还未到。”台州知州邓明运劝道。

确实有这种可能性。

“不能干等着,兵分两路行事。”刘君甫想了想,又补充道:“传令地方,百姓救一人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