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新老交替
“臣江钲……”
“躺着无妨。”赵昰抢上去按住江钲,又责备道:“国朝局势大好,卿何必如此?”
他刚刚回到承天府,没有去看老婆孩子,也没有去看老娘,直接就来了江钲元帅府。
江钲笑道:“死于国事,臣心甘情愿。”
赵昰佯装埋怨道:“若是你等皆死于国事,后世肯定给朕个薄待功臣的评价。”
“陛下多虑了。”江钲说道:“纵观史书,对待功臣之厚,无过于陛下,臣若不尽心效命,何以报陛下?”
“罢了,多说无益。”赵昰叹了口气,道:“当务之急,好好修养身心,争取早日康复,前线战事交给年轻人便是。”
江钲说道:“臣僭越,敢问陛下欲以何人接管前线?”
“江新久经战阵,又是年富力强,可继元帅位。”赵昰毫不犹豫地说道。
“陛下。”江钲说道:“如今国朝三元帅,江氏有二,若陛下授江新元帅位,恐伤君臣之情。”
“国朝军制严密,便是江氏子弟再多,又有何妨?卿不必担忧。”赵昰说道。
“只怕子孙不肖,连累父祖,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江钲说道。
“以卿之见,当如何?”赵昰问道。
“臣回京前与大兄商议了,巩信年五十,战功卓著,沉稳有度,可统管四川军务。
颜师立虽无突出功劳,却治军有方,深孚众望,可镇襄阳。
林桂芳虽是急躁,然而赵良钤可补不足,可负责征讨吐蕃。”江钲回道。
巩信说是文天祥派系,其实不是,因为他在投奔文天祥之前就是朝廷任命的都统制了。
严格说起来,颜师立才是文天祥的江西派,不过江西多参谋,正儿八经的领兵大将不多。
“卿公忠体国,朕无话可说。”赵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江新功高盖世,不宜居于人下,便回京任枢密使。
江洞庭虽为副使,然而主持枢密院多年,当入内阁。”
“多谢陛下。”江钲又挣扎要起来。
“你我君臣相得,此间又无外人,不必在意些许虚礼。”赵昰说道。
听到这话,感动的不止是江钲,还有新任起居郎虞集。
虞汲之子,南宋救世主虞允文的五世孙,今年二十五岁。
皇帝不拿他当外人,那肯定是自己人咯。
只是虞集主修并非儒学,而是天文与水利,目前随郭守敬学习,有望继承老郭的衣钵。
可以预见,以后定然是没有元诗四大家的,而且说实在的,元诗四大家放后世远不如元曲四大家。
虞集成为郭守敬第二,说不得会有更高的成就和历史地位。
探望了江钲,赵昰直驱太医院,找到了太医令朱明,说道:“随侍江钲之太医詹文彦革职,永不起用。”
“陛下。”朱明大着胆子说道:“此非詹太医本意,实是敬重元帅为人,不忍驳斥。”
“糊涂!”赵昰呵斥道:“若是真心敬重江元帅,更该尽忠职守,据实上奏,以保证江元帅健康。
正因其隐瞒不报,导致江钲积重难返,如今却来啰嗦,是何道理?”
朱明无言以对,只得照办。
“哼,若非顾念其兢兢业业,朕必以谋害朝廷重臣之罪惩处,如今小惩大诫,太医院上下当汲取教训,莫要再犯。”赵昰教训道。
“陛下放心,臣定然严加督导绝不再犯。”朱明低头受教。
想他主掌太医院二十年,期间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遭受训斥却是第一次,其实气的很。
训了人,发泄了郁闷,赵昰回到宫中,与老娘老婆孩子聚了聚,随即召集内阁诸臣。
因为文天祥坐镇指导河南河北恢复事,王应麟奔赴四川,陈文龙去了山西,因此仅有六个辅臣在。
足够决策,不碍事。
赵昰把江钲的提议说了,又道:“朕以为可以,另外江璆年岁已高,当召回颐养天年,诸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可行。”李庭芝说道:“只是枢密左右副使空缺,陛下当三思。”
一直以来,枢密副使只有一个,这其实是不符合制度的。
倒不是说皇帝不想加,实在是能打得都在前线,不好调回来。
赵昰想了想,道:“刘羽、赵存忠各为左右副使,如何?”
海上难求一败,虽说去年翻了一次船,其实无伤大雅,把刘羽弄回来不碍事。
赵存忠这二十年兢兢业业,一直以皇帝马夫自居,忠心耿耿不必多说,加上其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