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五月,眼看就要端午节了,交趾路已经相当的热。
此时,宁王站在罗城外的码头上,翘首以盼,虽说有侍者打着伞,还是满头大汗,他却不在乎。
不一刻,绵延的船队出现在视野里,赵昺擦了擦汗,道:“终于来了。”
“是啊,这段时间可是忙坏了。”凌方举也是心有余悸。
接管李氏地盘,重设交趾和九真二路,各种事务纷至沓来,可把宁王给累惨了。
所以听说两位总管以及一干属官抵达,宁王立刻跑到码头上来迎接。
不一刻,林景熙下船到了近前,拜道:“九真路总管林景熙见过宁王殿下。”
赵昺扶住林景熙,道:“林总管真是国朝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啊。”
林景熙淡笑道:“宁王过誉,身为臣子,自当为朝廷和陛下分忧。”
新收一地,过去干三两年,理顺了换地方,真就是国朝一块砖。
如今林景熙已经四十四岁,待把九真路搞顺了,也该入阁了。
不一刻,交趾路总管陈则翁下船来见。
不同于林景熙,陈则翁已经五十六,干完交趾路总管就该致仕了。
好在交趾大部分在红河以南,北方为云南,东面为海,西面有长山山脉阻隔,军事威胁几近于无,陈则翁只需要专心政务就可以。
拉着两个总管上车后,赵昺抱怨道:“新复之地,千头万绪,实在是烦不胜烦,二位到来,小王便轻松了。”
林景熙说道:“大王于国有大功,臣离京前面圣,陛下多有嘉奖。
据悉,太皇太后闻大王功绩,十分欣慰,亲自为大王张罗婚事……”
“什么?”赵昺惊叫道:“我在这里劳心劳力,大哥如何就后背插刀?”
考看宁王气呼呼的模样,两个总管暗自好笑。
陈则翁劝道:“太皇太后与陛下拳拳之心,大王自该理解,且宁国山高路远,大王自当早有子嗣,以继国祚。”
“哼!”宁王并不释怀,抱怨道:“宁国繁荣,商旅往来不绝,各色美人充实后宫,本王不知道多快活,如今有了王后,如何把那些黑的、白的美人带回宫?”
这理由很强大……二人竟然无言以对。
随着海贸越发兴盛,多有海外女子进入国朝,黑的白的,异域风情十足,而且少年慕艾,两人很理解宁王的心情。
“大王,恕臣直言。”陈则翁说道:“玩玩无妨,却不能沉迷,更不能以混血继承国祚。”
看宁王面色不虞,林景熙打圆场道:“大王聪明睿智,自有把握,否则我等如何能来这里?”
宁王哼了一声,道:“说正事吧。
李泰叔侄入朝,陈逆趁机来犯,其主力被击退,不过本王兵少,未能全部护持,颇受了些损失。
李氏原有十二万兵,裁汰老弱仅余三万五千,装备勉强够用,战力……驻守尚可,进攻则溃,亟待训练。
存粮账面上倒是有五十万石,具体数目尚需清点,考虑到本地贪腐严重,能有三二十万石便是万幸。
为了稳定人心,未对地方豪强动手,想来百万钱粮应该是有的。
另外,南越人普遍信佛,此地寺庙众多,而且战火多避开,十分富庶,若是全部扫荡,千万钱粮轻而易举。
人口的话,包括陈逆地盘在内的,在籍仅有五十余万户,计有二百余万口,但是乡间不再册以及寺庙豪强隐匿极多,至少倍数于户籍册上。
各地田亩四百余万,隐没的不可计数,需要仔细排查。
目前局势,北面无外患,内部暗流涌动,不可轻视,南面陈逆贼心不死,依旧时时滋扰,须得谨慎应对。”
两人闻言,大体有数。
陈则翁说道:“随行万五大军,足够镇压不臣,辅以教化,三年可定。”
“畏威而不怀德,但有所需,屠城亦可。”林景熙脸上闪过一丝狠辣。
他最早可是因战功得到的赏识而扶摇直上,如今久镇地方,柔时如水刚如铁石。
加上四汉路与东海各国的经验,二人对快速搞定南越信心十足。
十日间陆陆续续,各官吏军兵下船,陈则翁留了三千兵镇压交趾路,余下的全部前往九真路。
中枢地图作业,九真路将治十二州,分别为移风、胥浦、松原、高安、建初、常乐、军安县、武宁、都庞、宁夷、津梧,其下县镇,由各州根据当地情况划分。
到了治所移风县,属官们立刻投入工作。
原南越官员暂时留任,忠心可靠的会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