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第287章 立威

第287章 立威

第287章 立威

秦淮河码头上,文天祥下了船,直奔皇帝面前,拜下道:“臣文天祥拜见陛下。”

赵昰受了一礼,上前扶起文天祥,道:“卿舟车劳顿,且回城歇息。”

“有劳陛下挂念,臣不辛苦。”文天祥回道。

此时已经七月,天气炎热,坐车坐船都是辛苦,但是文天祥并无怨言。

不提他的忠义,就说皇帝召其还京乃是升官,也不可能有怨言。

路上,文天祥问道:“陛下,目前中枢运转良好,为何突然要设置内阁?”

“国朝事务日益繁多,左右二相日理万机,因此设内阁。”赵昰回道。

“陛下要御驾亲征,担心朝纲紊乱,因此设置辅政内阁。”李庭芝悠悠地说道,毫不留情地揭穿了皇帝的小心思。

“倒也没什么不好。”皇帝完全没有羞愧,道:“只要内阁运转,即便皇帝懒政怠政,亦可保证朝堂运转不歇,更不会出现下一个贾似道。”

度宗登基后耽于享乐,朝政全部操于贾似道之手,但是晚年的贾似道已经没了当年心气,牢牢把持朝政之余,同样耽于享乐,朝政可不就彻底坏了?

前车之鉴不远,说服力十足。

而且皇帝对内阁成员的设置充满了权衡,不可能出现下一个贾似道,因此政事堂同意了。

九个辅政,首辅最大,二三号为军方,四号为宗室,五六七八九由六部尚书、各路总管、御史台长官升任。

只要九人达成一致,可任免从二品之下大小官员。

只要保持副总管侍郎以下完整,国家运转就不会停滞。

因为内阁可以决断内外大小事,有分歧则投票,少数服从多数,不得弃权。

按照规划,李庭芝为首辅,王应麟为五号,文天祥、陈刚中、陈文龙、刘黻分别为六七八九号辅政。

代表军方进入内阁的是陆秀夫和苗再成,两人依旧兼职枢密院。

宗室代表是赵吉睿,有没有能力不重要,主要是表示皇权的存在感。

当然,另一层心照不宣的意思,那就是一下子增加九个最高职位,老人可以更好的安置,新人也更容易提拔。

一举两得的事。

回到宫中,皇帝赐宴,文寿作陪,期间自然是君臣相得。

与此同时,宁国王府里,同样有一场宴会。

三月份抵达,距今已经四个月,赵昺把一干政务甩给张镇孙,自己就是练兵。

本来宁国有兵三千,都有统制官陈宜管辖,赵昺插了两千老军进去,经过四个月的训练磨合,他已经把军队完全控制了。

主座上,赵昺端起酒杯,道:“宁国能有今日,皆诸位之功,寡人敬诸位一杯,聊表谢意。”

“敬大王。”众人欣然应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张镇孙说道:“大王,臣有奏。”

“国相但说无妨。”赵昺笑道。

“大王南下,陛下顾虑宁国炎热,因此赐下五千斤硝用于制冰降温。

然臣检查库存,发现少了一千五百斤,经追查,皆为刘春所取。

大王,硝乃军事重器,国家管控之物,非经批准不得私藏,何况陛下所赐之物。

臣请大王发兵,搜查刘春府邸,寻回硝并治罪。”

“大王,冤枉啊。”刘春出列拜道:“以硝制冰本就有损耗,臣并未贪墨。”

多人起身,纷纷为刘春说话。

“大王,刘春一直兢兢业业从未有差池,定然是国相搞差了。”

“是啊,功劳微薄,苦劳甚多,就算些许纰漏也无妨。”

“大王,不可寒了老臣的心啊。”

刘春是十三家之一,其本人为转运使,负责物资储存、调拨事,硝的使用储存也是他的职责。

讲真话,真要是贪图享受而私自挪用了,赵昺并不会追究。

宁国炎热,谁都想凉快凉快,一念之差不是不可以放过的。

但是在今天发难,自然是有目的的。

张镇孙说道:“硝,火药之基也,火药,沙场利器也,可用于刺杀王驾,请大王下令彻查!”

“此时便有国相主持,陈宜,点五百兵配合国相。”赵昺又看向另一边,道:“王韬,调十个枪手保护国相。”

“臣奉王令。”三人应下,转身就走。

王韬,是皇帝给弟弟派的的护卫队长,其麾下只有一个排,却都是最精锐的燧发线膛枪手。

派出十个枪手给张镇孙,说明宁王正要调查的。

刘春慌了,磕头道:“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