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九年
不知不觉,又到了年底。
外间雪花飘飘能冻死个人,皇宫里却还是很暖和。
建筑规模很小,甚至算得上寒酸,倒是地龙还是有的。
煤炭点燃,昼夜不歇,皇宫里的温度恒定在二十度,却并不算奢侈。
随着各地煤矿的大量开采,煤炭价格大幅度下降,冶金因此得利,民间也同样受惠。
承天府里绕一圈,家家户户都有烟筒露出来。
浓浓的黑烟是刚点火,淡淡白烟是火势已经起来,也有的百姓敲响了邻居家的们,夹出赤红的煤回家引火。
因为煤炭大量使用,承天府已经没了樵夫,而烧炭工们的木炭专门供给达官贵人,收入多了许多。
就在皇帝逗弄着几个女儿时,文道生进来,道:“陛下,太皇太后忽然昏迷。”
“来人,起驾。”赵昰把女儿交给孩她娘们,转身出门。
自从回国,谢道清除了去一次临安祭祀理宗,再也没有出宫一步,更没有结交大臣之类,十分省心。
而且作为孙子,赵昰也该尽孝道。
到了宫门口,赵昺已经在等着了。
“拜见陛下。”赵昺很轻松,全无一丝伤心着急的模样。
其实正常,毕竟没什么感情。
赵昰拍了拍他,道:“莫要如此,毕竟是太皇太后我兄弟出的临安,否则岂有今日?”
“陛下教训的极是,臣记住了。”赵昺严肃起来。
进了宫里,谢道清仍在昏睡之中,全氏在喂药,然而喂进去的没有流出来的多。
朱明拜下,道:“陛下,大限已至,臣无力回天。”
说起来是真的惨,前有贵妃难产母子皆亡,后有太皇太后忽然昏迷药石无医,要是在别的朝代,估计已经砍到了第九族。
“尽人事听天命,诸医无罪。”赵昰摆手让朱明退下,上前道:“小娘,我来吧。”
全氏递过药碗,道:“陛下,只怕不行了。”
赵昰没说话,舀起医勺药,轻轻荡了荡,刚递出去,谢道清醒了。
“大哥来了?”谢道清面带欣慰。
“主母,孙儿在此,三哥也在。”赵昰说道。
赵昺连忙上前。
“兄友弟恭,甚好,国朝有大哥,幸甚。”谢道清喘了口气,继续道:“只恨当初眼瞎耳背,未能早立大哥。”
看到如今局势,但凡有点爱国心的,肯定对当初立嫡不立长耿耿于怀,作为具有最终决断权的谢道清最应该反省。
“如今倒也不晚,待见了官家,老身可以从容叙说前后。”谢道清说道。
赵昰笑道:“此话却没来由,祖母还没看到故都恢复,如何就言生死?”
“看不到啦,也不用看啦,够了。”谢道清抓住赵昰的手,道:“老身死后,素衣,无需陪葬,守制三日后直入永穆陵便可。”
话刚说完,手松开,跌落床上。
“太皇太后驾崩~”内侍呼喝。
“无论如何,总该让二郎回来尽尽孝心。”赵昰自言自语一句,道:“太皇太后驾崩,辍朝三日,文武披孝及民间禁止皆以三日为限,即刻召复国公赵回朝,并令有司拟定谥号。”
杨氏正好进来,道:“陛下,是否过简?”
“此乃太皇太后之遗愿,不可不遵守。”赵昰说道。
皇帝、太后挂了的最大的影响,除了朝政变迁,便是守孝期的一系列禁止。
不能聚会、不能结婚、不能……麻烦。
既然谢道清有遗嘱,正好从简。
赵昰转头看到数十个一直伺候谢道清的太监宫女,道:“太皇太后驾崩,尔等各领一笔钱粮回乡养老吧。”
“多谢陛下。”众人拜谢。
他们追随谢道清去大都,本以为将死无葬身之地,却不想能够回来。
虽说富贵威风不再,总归是衣食无缺安全无忧的。
拿一笔遣散费,再去找一份新工作,生活同样无忧。
其中一人却没谢恩,等别人都起来后,拜下,道:“陛下,老奴自小追随太皇太后左右,如今年迈,家乡亦无一个熟人,请陛下开恩,容奴守陵。”
赵昰略略思考后,道:“可,便以指挥使领俸,闲暇时不妨写太皇太后实录,亦可协助编写先帝实录。”
国朝后宫很难有存在感,但是理宗后期以及度宗全期都是酒色,谢道清在朝政上就很有参与感,记录其一生,有助于理清历史。
度宗实录已经修了三年,之所以还在修,除了投入较小外,还因为事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