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阅兵授衔
“齐步走!”
军兵迈动步伐,整齐向前。
脚步有力,甲叶叮当作响,刀枪在太阳下反射着冷光。
“这就是王师啊,真威武!”
“厉害,难怪能把鞑子打的屁滚尿流。”
“皇帝教的好兵,迟早横扫天下。”
虽说微有歪斜,但是在旁观的百姓眼里,这就是当之无愧的精锐之师。
不一刻,队列到了拜将台前,李三郎一声大喝:“都有,正步走!”
踏~踏~踏~
沉重的脚步声犹如重锤一般砸在围观群众的心上,似乎每一步落下,心脏都要跳出胸腔一般。
片刻的沉寂后,百姓爆发出山呼海啸般欢呼。
“威武~”
“万胜~”
欢呼稍歇,队列抵达拜将台,李三郎大喝:“敬礼!”
唰,军兵举起武器。
赵昰立正,拳放胸口,喝道:“诸将士好!”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全军应和。
“诸将士辛苦。”赵昰又道。
“保家卫国,恢复中华!”全军应和。
台下,随驾出行的礼部侍郎吴渭直撮牙花子。
如此对话,显得礼部很失败啊。
是,这场阅兵式早就是定好的,一应流程都是钦定,然而在旁人眼中,这都是礼部的事情。
礼部不合礼制,怕是要吃不少弹劾。
随行观礼的官吏百姓却没想那么多,只沉浸在王师的强大中难以自拔。
这部军兵仅仅训练半年便如此有素,那些历经大战的老军又当如何?
不敢想,越想越慌。
是的,混在人群里的胡商很慌。
当初江万载入福州,一言不合干掉了蒲寿庚全族,但是依旧有许多胡商来往或者定居福州。
随着四汉路归化,国朝境内掀起了同族论。
何谓同族?
同文同语同俗者是也!
比如佛教的要吃素,是为异类,要改,而明教是因为大家吃不起肉号召大家吃素,是生活所迫,就不是异类。
而胡商的信仰、饮食、节日等与国朝大相迥异,更是异类中的异类。
朝廷没有说话,但是报纸上多有评论:异族要么移风易俗,要么彻底消亡。
慌不慌?
此时见了国朝大军如此威武,生怕大军出动实行肉体到精神的彻底毁灭。
就在胡商们各怀心事时,一万大军此次经过拜将台,阅兵进入了尾声。
“宣李三郎、邓宝,登台觐见。”亲卫次第呼喝传令,二人全副武装到台下,取下头盔用右手托好后登台。
武将觐见不适合解下兵器,那么惯用的右手托着头盔,既可以表示尊重,又可以防止取兵器刺驾,实乃一举两得的事,因此礼部定为常制。
到了台上,二人拜下。
有亲卫打开圣旨,念道:“宋皇帝赵昰敕:
门下,今有李三郎,邓宝,于朕为难是投军,勤勉文武,护持左右,及战,不畏艰险,必以身先,多有功劳。
今于福州练兵,效果卓著,大涨王师之威,今赐李三郎少将衔,领禁卫第一师师长职,赐邓宝少将衔,领禁卫第一师教导职。
望尔二人恪尽职守,忠勇之心不改,部领第一师为国朝开疆拓土,威名永传。”
二人行礼:“谢陛下,臣定肝脑涂地,不负陛下厚望。”
“平身。”赵昰摆手,道:“近前来。”
二人正步到皇帝面前,立正站定,有亲卫托着肩章过来。
金线绣花环绕,一颗金星居中,纯金的金,这要是放到战场上,肯定是敌兵奋勇争夺的目标。
赵昰替二人把肩章戴好,仔细打量一番,道:“不错,好好干,莫要辜负了第一师的名头。”
“陛下放心,若是坠了第一师的名头,定然提头来见。”李三郎说道。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第一师,不过是占了改革试点的便宜,真要放对,有的是能吊打他们的存在。
可以预见,以后的挑战必然不断,要是不能拿下大功,这第一的序号恐怕得让出去。
二人侍立拜将台一角,副师长、参谋长、副教导等上台。
这些人军衔为大校,两条银线编织的线条,纯白的四颗银星。
校尉,秦汉时中级军官,后因封赏泛滥而成了低级军官,军衔设置时,以校为中级军官,尉为低级军官。
同将军,各分上中下,因为下将寓意太差,改为少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