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张玉,一再上书请求调拨工匠建造船只,却没有回应。
不需要回应,从战报就能得到回答。
元庭正集中工匠、木料于大都建造海船,黄淮很重要,却没有大都的安危重要。
工匠木料都是有数的,大都有,徐州自然就没有,很容易理解。
也因此,各大将已经懒得看战报,免得伤神。
翻了三月初一时,张玉忽然顿住了。
芦台盐场遇袭,管军千户战殁,驻军伤亡过半,盐户逃散一空。
……张玉脑海一片空白。
如果张辅战死,朝廷为什么不降旨抚慰?家书又是谁写的?如果是被宋军俘虏,朝廷为何隐瞒消息?
张玉真的不明白。
如果朝廷以为他已经不可信,一道圣旨就能把他召回去,根本不需要玩盘外招。
除非……张玉得出了一个结论:张辅被宋军俘虏后,故意诈死!
想到这里,张玉立刻把信塞进嘴里,嚼了嚼后囫囵吞下。
喝了一壶冷茶后,张玉冷静下来,方才思考对策。
其祖父张进,金国的北平公,守信安城时率所部兵民降元,窝阔台命为征行万户,元军征河南,张进战死于徐州。
张荣实始以质子入宿卫,继授金符,充征行水军千户,改雄州保定新城长官,后袭职。
张荣实南征北讨多有战功,对得起诸路水军总管的地位,张玉就是个小菜鸡,屡战屡败的存在,说实话,若非杀父之仇顶着,他早就不干了。
杀父之仇与儿子哪个更加重要,或许难分伯仲,但是要加个孙子,天平就开始倾斜了。
是的,张玉认为,如果张辅真的带全家投了宋国恐怕他只能叛投。
只是情况不明,不好做出决断,更难受的是无法打探情报,也没有人可以商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