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第225章 影响

第225章 影响

第225章 影响

“罪臣于向东拜见将军。”于向东捧着盛合的脑袋,俯首拜下。

“知县献城有功,何罪之有?”崔五郎扶起于向东,道:“尔等杀鞑官保城池,足见忠义,朝廷必有嘉奖。”

“多谢将军。”于向东将信将疑地起身。

投降同样是一场冒险,最终结果如何尚待观察,只是事到如今,只能尽力配合。

胶水上,宋军从船上下来,扛着火枪推着火炮,看的胶水县上下眼皮子直跳。

直接以火药破冰,就问你怕不怕。

当然,张世杰之所以果断派出于占池,还是因为胶水的冰面不厚,无需消耗太多火药就能破冰行船,否则真要一路炸过来,不如不要。

进了县衙,于占池在主座坐了,道:“于知县,城中有泥瓦匠几户?”

“在籍的十多户,不过此事并无难度,普通百姓亦可胜任。”于向东回道。

“昭告百姓,王师招募工匠一千,日给工钱三十文,早中饭管饱。”于占池说道。

众人一愣。

雇佣?

于向东说道:“将军,征发徭役便可,若是为收拢军心,只抵明年徭役。”

于占池说道:“尔等主动来投,说不得便为国朝牧民官,却要知晓国朝乡村只收田税,城中地税契税同样有减,杂赋徭役一概减免。”

“如此行事确是仁政,然而朝廷如何支应?”于向东问道。

于占池笑道:“国朝发债券五百万贯,十日售罄,可知朝廷威信?”

说了一阵朝廷的厉害,外面已经贴出了告示,百姓立刻来应募。

官府都投降了,做工的有什么心理负担呢?

胶水县的城墙与胶西县相差仿佛,于占池没有急着加高,而是先修建城门楼与角楼。

以柴草芦苇为筋骨,糊以泥水,一晚冻的结实,驻军里面不但可以防寒,还能抵御天雷轰击。

至于守城战法,完全效仿胶西县,反正只要控制城墙,哪怕少部分敌军突入城内也不怕。

无水之源无根之木,绝难持久。

三日间,城墙防御完成,看的于向东眼皮子直跳。

“将军行事果然高明。”于向东捧了本家一句,又道:“是否继续修缮城墙,以为长久打算?”

于占池说道:“劳民伤财,素无必要。”

“来年开春,冰雪消融,这角楼城门楼必然坍塌,如何守城?”于向东真心说道。

他已经投降了,而且是杀蒙古人后投降的,若是被捉回去,能落个全尸都是祖宗保佑,因此很是尽心。

“待冰雪消融,胶水即可行船,元虏岂敢过来?”于占池轻笑。

巴不得过来呢,到时候抄了后路,又是一大波人头。

登州,自古以来的海港,多有水师驻扎,元庭也在这驻扎了一部。

此时海面尚未结冰,海船依旧能够进出。

码头上,数百人挤作一团,急切地看着面前的水师百户。

“各位,勿要拥挤,交钱登船,绝不漏下一人。”百户大声叫道。

“将军,船资在此,速速让我等登船才好。”

“南兵随时就能杀来,不敢耽误啊。”

“我乃当朝吏部郎中赵庆之叔,将军速速让我登船。”

任凭你关系通天,除非真的是关系通天,否则都要交钱才能上船的,五十贯每人,童叟无欺,郎中之叔还没够格免票。

百户挥手,身后有军兵上前。

铜钱数数,金银称重,速度并不快,后面的人不由焦躁起来。

拖家带口就是几百贯,能拿出这么多钱的人当然有脾气,不免以恶语威胁。

呛~

百户抽出腰刀,大喝道:“等得住就等,不想等就滚去掖县。”

掖县位于渤海之滨,与胶水、胶西南北一字排开,目前尚在元庭手中。

有钱人当然不会冒险走掖县,因为陆路难行,说不得走着走着人就没了,远不如海路安全快捷。

没钱的或者舍不得钱的,就只能从掖县往西走,此时掖县的官道上人流如织,一眼望不到头。

有军兵不断吆喝道:“每人二十文,牛马一百文,车五百文,交钱过境!”

每个人都老老实实交钱,没有敢啰嗦的。

路旁边有两具尸体,都不是闯关,只是争执了几句就被杀了,谁不惊惧?

当然,要是实在没钱可以走小道,只是拖延日久,路途损耗远多于过路费,且路途不熟的人很容易迷路,甚至遭遇劫道而死于非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