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第213章 南宁国现状

第213章 南宁国现状

第213章 南宁国现状

随着承天府建都的消息传播,由海外而来的海船也是日益增多,哪怕夏天风高浪急,也有海船趁隙而来。

此时,一艘海船缓缓靠近码头,正在等候的牙人们看见是南宁国旗号,立刻失去了兴趣。

这几年,南宁国来的货物多是金银铜铁,要么就是皮革筋弦,都是直接上供朝廷的,并不发卖民间。

船只靠岸,一人跳上码头,叫道:“南宁国乌木,质比紫檀木,还有香料,有没有来看的?”

哗啦,一群人围了上去。

因为朝廷免徭赋轻税收,民间日益富庶,对香料的需求极速增加,似乎没有穷尽一样。

见牙人都围了过来,史津叫道:“安静,此次随船来的有胡椒、肉桂、豆蔻、茴香、丁香等,总计三百石,另有乌木三百方,感兴趣的找地方详谈!”

立刻,牙人们簇拥着史津进了一家酒楼,详细谈了起来。

香料好说,价格一直比较稳定,根据成色定价就好,乌木的话第一次见,要鉴定一二。

史津要有预料,因此取了样品让众人看。

“外白内黑,质地紧密,好木头。”

“就是不知道耐腐如何。”

“看颜色,即便不上漆也可以做寿棺。”

众人议论一阵,看向史津,问起价格来。

“各位,其不次于檀木,因此要价四百足贯一方!”史津话音刚落,立刻引发了一阵骚动。

这可是上好檀木的价格。

“诸位!”史津叫道:“南宁国气候炎热而多水,乌木无论土里水里,可保证百年不朽,不值得这个价么?”

“果真如此?”众人将信将疑。

史津回道:“南宁国对外用兵一直未曾停歇,经常发现土王墓葬,其棺材皆完好无损,足见其耐腐。”

“若是如此,倒是值得这个价。”

“只是难以验证。”

“再看看,南宁国以此为产业,必然量多。”

众人议论纷纷,难以下定决心。

乌木色黑,天然就是做棺材的好材料,按照当下人对身后事的重视,如果真的百年不腐,四百贯一方确实是可以的。

只是这玩意口说无凭,谁能百年后再把棺材刨出来看呢?

“诸位,若是无人出价,我便送入宫中孝敬太皇太后了。”史津说完起身,往城里行去。

给新产品拓展销路,还有比皇家更加适合的?所以史津要去找自己实际上的主人宁王赵小三,让他把这批木头献给皇帝和太皇太后。

皇帝年轻力壮,没有三五十年用不着,太皇太后可是七十岁了,该准备棺材了。

其实谢道清的棺材早就准备了,只是被元军给押去了大都,原来的豪华棺材也被没收了,如今回来不久,还没来得及准备新的。

升官发财嘛,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不忌讳这个,正好让宁王表达孝心。

如今宁王十一岁了,有了自己的独立的院子,史津等到中午见到了赵小三。

把事情说了后,赵昺当即拍着胸口应下,然后屁颠屁颠去找皇帝哥哥。

“香料乌木产量如何,可能成为南宁国经济支柱?”赵昰问道。

“产量颇丰,可与制糖采矿并列,尤其是木材。”史津回道:“国内密林无数,多优良木材,可造大船。

臣斗胆,请陛下派船匠入南宁国,就地取材造船。”

“这才是尔回朝的目的吧?”赵昰笑道:“乌木,朕收了,船匠,自行招募,朝廷放行。”

“多谢陛下。”史津美滋滋地谢恩后,回宁王府汇报工作去了。

“如今南宁国已有农田五十万亩,其一年三收,可得粮食百万石,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支援黄金侯并售卖周边各国。

另有甘蔗地五万亩,亩产千斤甘蔗,可得霜糖百斤,皆西去,因为黄金侯控制海道,无需纳税,每年收益一万又五千万……”

“咦,本王如此富庶,为何没钱花销?”赵小三打断了史津的汇报。

一百五十万贯,哪怕赵小三建酒池肉林也供的起,然而实际上他还是苦逼一个,一日三餐不过四菜一汤而已。

“大王。”史津尴笑一声,道:“国内人口稀少,须得朝廷护持,因此三成收益要缴给朝廷,剩下的要购置工具、船只、人口,留存甚少,不能孝敬大王,罪过。”

“本王就国如何?”赵小三兴致勃勃地问道:“本王能文能武,若是去了,国势必然蒸蒸日上,到时候皇兄缺钱,只好给本王打欠条。”

说到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