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第207章 轻取南阳

第207章 轻取南阳

第207章 轻取南阳

山南水北谓之阳,因在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南阳得名,其北控汝洛,南蔽荆襄,西通关陕,东连江淮,是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

然而绍兴八年(1138),金使张通古至临安,次年议和成,宋割唐邓二州,南阳遂不为宋所有。

至金国灭亡,元庭接管南阳,依旧以其为根本之地,安顿百姓组织生产,历经十八年,地方恢复元气,为攻打襄阳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支援。

时至今日,大多数南阳人已经忘了故国,毕竟是宋国放弃他们。

但是有一群人依旧记得自己的出身,百六十余年依旧隐居山林不出。

三月二十,高兴带人上了丰山,拜访建木寨大当家王思功。

其本地人,祖上乃是宋军统制,因恨宋割地而不愿南下,又顾念华夷大防而不愿仕金,因此纠集部众百姓入伏牛山,后出伏牛山于丰山建寨。

寨中有些许田地,只种菜蔬,主要生活来源还是平时行商所得。

他们行商,自然是不交税的那种。

不论宋金元,对私商打击甚严,然而百多年经营下来,建木寨的关系盘综错杂,不论谁当政都不能影响他们。

想当年高兴落草时,收获都由建木寨出手,补给也是他们置办,关系相当亲厚。

听说高兴来访,王思功亲自出迎,道:“早间听闻喜鹊喳喳叫,却不想是贤兄来访,小弟实在是喜不自胜。”

“兄弟折煞于我了。”高兴寒暄两句,与王思功进了寨里,分宾主坐定。

两人很熟,王思功懒得废话,问道:“贤兄此来,可是有买卖?”

“大买卖,请屏退左右商议。”高兴道。

王思功说道:“无妨,都是亲信兄弟,刀兵加身不皱眉头的好汉,绝不至于泄露机密。”

高兴也是当过老大的,自然不会坏了王思功收买人心的小伎俩,想了想后,决定实话实说。

“兄弟当年投舅父,颇得信重,随之投元,得授千户。

上月宋军来攻,兄弟守白鹿山,一日失守,麾下仅有三五兄弟得脱。

后归郢州,与舅父商议后,决议归宋,兄弟可知其中缘由?”高兴问道。

王思功可不是土包子,作为私商集团的老大,消息灵通着呢。

当初元军势如破竹拿下临安时,他以为天下已定,一度考虑是否下山投元,毕竟天下大定时继续啸聚山林太危险。

结果正在犹豫时,宋军反推反推再反推,如今将将四年时间,襄阳都打回来了。

如此局势下,高兴复投宋国实在不足为奇。

“王师决议攻打南阳,希望兄弟联络各处以为内应。”高兴说出了来意。

王思功沉默片刻,道:“贤兄可知我寨祖训?”

“知晓,官府无义,不可信。”高兴说道:“然而今时不同往日,王师有火枪火炮,襄阳那般坚固,两个月夷为平地,元虏仓皇而走。

以南阳久疏战阵之兵,旬月可下。

兄弟起为内应,必得大功,封侯拜将不在话下,若是得封爵位,世代富贵不绝,不比居住山寨来的自在?

官家一言九鼎,绝不辜负建木寨上下千余口。”

看王思功依旧沉吟不语,高兴继续说道:“你我为汉人,注定低蒙古人一等,百年后如何见先祖?

这有一书,兄弟看了再给我回话,若是不愿,我绝无二话。”

王思功接过书,打眼看了封面,只见上面三个大字——民族论。

到底不是寻常草寇,王思功当即就被吸引了心神。

草草翻了一遍,又仔细研读了一遍,王思功闭目思考许久,道:“好,我便联络各处,以为内应。”

此话刚出,立刻有兄弟反对,道:“大当家的,我等居住山寨快活的紧,何必给官府卖命?”

做内应可是很危险的,一个不慎就是身死族灭,建木寨广有积蓄,即便封闭也能保证吃喝,实在没必要冒险。

“先祖不忘出身,今日我等何敢忘记?王师复至,自当响应,即便不成,死的不过你我,家小定然无恙。”王思功的理由很充分,众人不能反驳。

实在是宋军太过厉害了。

元军打襄阳打了好几年,宋军呢?满打满算两个月!

若非他们都是消息灵通之辈,定然以为是谣言。

如此厉害,哪怕他们做内应失手被擒杀,元军也没有机会来清算建木寨。

大略既定,王思功立刻分派众人去联络故旧,相约入南阳为内应,同时派出精熟水路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