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第200章 南归

第200章 南归

第200章 南归

“孙儿拜见太母。”谢道清刚刚着地,赵昰便迎上去行礼。

杨氏赵昺以及一干大臣跟在后面,同时行礼。

“若非陛下,老身岂能回国?实不敢受礼。”谢道清侧身避开。

“若非太母,岂有孙儿今日,遑论国朝如今局势。”赵昰说道。

“此乃列祖列宗庇佑,老身并无尺寸之功,不敢受礼。”谢道清坚持不受。

没有第三次,赵昰起身,道:“请太母登车,回城说话。”

说完,赵昰主动扶住了谢道清。

谢道清没有拒绝,任凭赵昰扶上了车,好一副祖慈孙孝的模样。

但是刚刚一番行礼与退让,谢道清已经表明了自己绝不会凌驾于皇帝之上的态度,这让朝臣们松了一口气。

赵登基,谢道清听政,结果是投降,但是具体有多少责任,并不好评说。

七十岁的老太婆了,能指望什么呢?

但是毫无疑问,谢道清临降前把赵昰兄弟两个送出临安,确实是给赵氏保留了火种,否则以宋朝大臣的尿性,说不得就要为立皇帝打一仗。

谢道清登车,透过车窗看着赵昰回身。

全玖拉着赵拜下,道:“罪妾(臣)全氏拜见陛下。”

声音里带着惶恐。

能回来当然是高兴的,但要是皇帝把他们视作皇位的潜在威胁,只怕不比留在大都强。

“免礼。”赵昰说道:“宣诏。”

文道生立刻上前读圣旨。

大体意思就是赵身为皇帝投降,丢了姓赵的脸,念在其年幼,就不追究了,不过不能封王,只给个国公位置,全氏有听政权却毫无作为,贬为民女,与赵同居国公府。

圣旨没有提到谢道清,默认其依旧为太皇太后,免得提到被元庭俘虏的事实不好看。

两人谢恩后,赵昰说道:“赵氏子弟,不能懦弱,明日起,你与三哥一起进学。”

“大哥放心,我定然督促二哥。”赵昺拍着胸口应下。

他平时被赵昰欺负惯了,此时见赵畏畏缩缩弱不禁风的样子,不免有了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若是你欺负二哥,必有好看。”赵昰补充了一句,与谢道清同坐一车,往城里行去。

全氏松了口气,拉着赵上车,默默地跟在后面。

赵昰并没有把两人太当回事,说明就不在乎皇权的威胁,自然是高枕无忧。

其实大可不必。

但凡赵昰有所顾忌,就不会把三人换回来。

车上,赵昰陪着谢道清说了回闲话,又转到了当前的局面。

“前线飞鸽传书,流窜江西的元军已经被击溃,大部投降,一部分四散逃窜。”

来阿八赤带着何玮回到分宁城后,当即决定分头跑,能跑一个是一个,只是缺衣少食,大部分元兵还是选择了投降。

“江西得以保全,全赖县尉周宽死战阻拦……”

听到周宽并八百乡兵以生命为代价争取了两天时间,谢道清不由感慨道:“若朝臣皆如此,国朝岂能几近灭亡?”

吕文焕投降,国家危在旦夕,贾似道不复当年之勇,终致丁家洲大败,然后基本就是元军愉快的接收过程。

朝堂一日三惊,到元军兵临临安,上朝的只有几个人,谢道清悲叹:“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次;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

没什么卵用,该跑就跑,此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之打算。

闲聊进了城,直驱行在。

江宁城人口减少的厉害,多有豪华宅邸空闲,已经确认无主的全部收为官有,因此不论皇帝还是大臣都有地方。

谢道清与杨氏住一宅,赵住国公府,刚刚安顿了谢道清,有亲卫匆匆而来,拜道:“陛下,江汉先生病殁。”

谢道清惊讶地说道:“停留山东时,江汉先生精神矍铄,南下时更是神采奕奕,如何过了江,忽然就没了?”

高元长突袭扬州时,南北交换暂停,然后宋军本打算打进山东的,然而元军防备甚严,没能得手,因此作罢,然后人质交换继续。

就在这期间,谢道清见到了赵复。

都有悲惨的过去,两位老人立刻引为知己,缺没想到赵复突然去死。

“朝廷分配房舍后,江汉先生仰天大笑,道:今日复得根脚,死无憾矣!语毕气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