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第1章 小透明的心思

第1章 小透明的心思

将亡,仍然在吵。

赵昰就安静地看着,并不发表意见,主要是没人看他一眼,估计说了也没人听。

好在,杨氏居中调和,三人暂时放下了争议,转而商量下一件事情。

效高宗故事,奉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说白了就是把旗号打出来,让世人知道赵宋还没亡,好号召大家继续跟蒙古人干。

这点没什么异议。

当初宋度宗赵禥驾崩,大家还能为立嫡立长闹上一闹,如今两个都是庶子,另一个赵昺才六岁,谈不上贤不贤的,只能是立长。

赵昰估计,最主要是生母杨氏和国舅爷杨亮节不可能同意赵昺成为今日的都元帅,明日的皇帝的。

看大家商定,赵昰决定彰显一下存在感,便问道:“何不直接登基称帝,以定名位?”

大概是没想到小透明会突然说话,众人都呆了一下。

杨氏最先反应过来,连忙拉了赵昰一下,说道:“诸位相公自会安排妥帖,大王无需多言。”

都开口了,赵昰自然不会闭嘴,不然怎么显示存在感?一直当个透明人,谈个屁的逆天改命。

没给大臣们解释的时间,赵昰抢先说道:“靖康时,二圣困于汴京而高宗流于外,为统合天下兵马而赐天下兵马都元帅职,待二圣北狩,皇太子随行,国家失主且无人可继大统,高宗进帝位。

今前皇举国降,必然北狩,国已失主而不可一日无主,何必先就天下兵马都元帅而后进帝位?

国事危急,当芟繁就简,直进帝位,以振官吏军民信心,再战敌虏。”

卧槽~这脸皮可以啊,大家不由惊叹。

自古以来,都是别人上劝进表,然后来个三请三辞,谁见过自己要一步到位的?

哦,草头班子有,但都是歪瓜裂枣,随手就被灭了的。

不过,为什么非要先当天下兵马都元帅呢?似乎除了赵构的故事,也没别的理由。

见大臣们沉思,杨氏躬身行礼,说道:“妾身管教无方,致使大王胡乱言语,诸位相公莫要见责。”

“不敢。”大臣们侧身让开回礼。

赵昰起身躬身行礼,说道:“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今贼虏环伺,身死国灭只在旦夕,请诸位相公以国事为重,同商此事,早早定夺。”

果然,大臣们缓过神,立刻议论起来。

只有国舅爷杨亮节行礼,哭着说道:“大王聪慧睿智,有英主之风,国朝后继有人,何愁大事不成也!”

赵昰错愕,不禁看向了杨氏。

杨氏虚抬双手,说到:“杨侯快起,大郎年少无状,偶得灵光而已,莫要轻夸,免得骄矜自满,反而坏了大事。”

“贵妃此言差矣。”杨亮节抹着眼睛说道:“自理宗朝,如此聪慧之王,仅见也。

臣以为,当以大王言,进帝位,定国本,正名位,再图进取。”

“此事仓促,于礼不合!”陈宜中立刻反对。

即便赵昰肯定要当皇帝的,陈宜中也不想这么快,否则杨氏和杨亮节内外呼应大权独揽,其他人玩什么?

陆秀夫说道:“国朝定例,此事非外戚可言。且元兵旦夕而下,并无准备时间,恐失国朝威仪。”

赵昰挑起了头,本想让杨氏收尾的,奈何看她犹犹豫豫不想得罪这两个大佬的样子,不得不说话。

“国事颓唐至此,我等惶惶如丧家之犬,何谈威仪?”赵昰感叹一句,又道:“诸卿忠义绝伦,才学无双,小王请教,吾即日登基,是否利于御敌?若是,即刻继位,若否,延后再议不迟。

至于礼制,当初太祖受军民拥戴而黄袍加身,何言礼制?吾亦想威加四海内外咸服,然国事如此,当因陋就简。”

赵昰起身,拜下,道:“诸卿皆国之肱骨,大小内外事无不相托,请摒私情,以公事为念,商议此事。”

“臣惶恐。”陈宜中等人慌忙回拜。

杨氏下定决心,对着群臣拜道:“小儿无状,然所言甚是在理,请诸位相公主持大局。”

赵昰已经把话说到这个地步,杨氏必须表态,哪怕可能惹得大臣们不喜。

众人自然只能应下,开始商议此事。

即便说登基,也不是说对外发个布告就行的,最起码年号、印玺、中枢名单这三样要弄出来,不然就真的是草台班子了。

赵昰对此不怎么感兴趣,便悄悄告诉杨氏:“娘娘,孩儿饿了……”

咕咕咕……正好肚皮里传出一阵响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杨氏闪过一丝尴尬,歉意道:“小儿无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