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从一九八零年开始 > 62;稳步推进

62;稳步推进

面对这二十四孝的中华好爸爸,俞衡还真不好反驳什么。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往后的二十年,正是教育投资最好的年头,产出比非常的可观,得益于高考重开,让无数泥腿子可以拼自己,泥鳅跃龙门,改变了家族命运。

俞衡他哥三这一代就不用想了,跟大学无缘,连它的门朝那开都不知道,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俞老二没孩子,俞衡他没结婚,现在老俞家的第三代,就只有妞妞。

"你这事跟爹说了嘛?"

俞衡把手上的狗尾巴草扔一边去了,问起了老爹知不知道这事儿。

俞老大的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就差把脑仁给摇出来了,他也不傻,这时候说这话,不擎等着感受父爱嘛!

“去了镇上,想去县里,去了县里,想去市里,都是一山望着一山高,没治了!”

“我是妞妞的亲叔叔,办法我肯定想,但你也得跟爹说一声,早说比晚说好,要我说,还去个瓢镇上,直接去县里,不如一步到位。”

镇上没有发展,即便是有一家县公营工厂,两家市公营工厂,但发展不大,别看现在风光,但迟早都得黄铺子,

要技术没技术,要市场没市场,这样的公营工厂,一旦进入市场,没人拉偏架,一个产品都卖不出去。

当然,这堆狗屎中,也有真金子,但只有一粒,还具有时效性,动手晚个五六年,也会被狗屎同化,变成狗屎堆中的一员。

(这些公营工厂的分类非常杂,有直属于院部省市县镇乡村的,也有单独国属公营工厂,同样有级别,省市县,这并不是指人口,而是厂长的级别,县级厂的厂长、书记,就是处级干部!)

(这也是有的公营工厂,五脏俱全,跟小城市一样,我小时候去了一趟一汽走亲戚,一九九九年,一汽厂职工的孩子,就穿一千多的旅游鞋了,纯德国进口的彪马,阿迪达斯!)

“去县里,也不是不行,就一个多钟头的路,回来也方便,但去县里念书,就不能回村里了,我跟你大嫂,还有妞妞,上那去住啊!”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能住到县里,肯定好了,但俞老大也有顾虑,这一家人去了县里住那去啊!再说自己大本事没有,就会种地,可县里也没有地给他住啊!

一发动脑筋,头皮就痒痒,是半点主意都拿不出来。

俞衡看着自己的大哥,知道让他发动智慧,还不如寄希望,地里长金子。

“办法我来想,你跟大嫂商量明白,到底去不去县里,然后在跟爹说,你一动,我看二哥也得起小心思,肯定都得跟着动,这两间新院子,可惜了!”

办法俞衡可以帮着想,但黑锅他可不帮着背,小河村的男女老少,有一个算一个,兜里都没有钱,这新房子想卖都卖出去,算了,这烦心事儿,让俞老大自己去考虑。

两兄弟又聊了一会天,就返回家中,俞老大一回家,就钻进了自己的屋,去找大嫂商量去了。

闲着没事的俞衡,也返回了自己的小屋,准备继续睡觉,可躺着没到五分钟,前院就传来猪羔子的哀嚎声,他赶紧坐起来,顺着窗户往外一看,老爹抓了十几头猪羔子回来。

得!

又躺不下了!

俞衡赶紧穿上鞋,来到了院子中,看着一院子的小猪羔子,皱着眉头,对着自己老爹高声说道:“爹,你现在抓猪羔子,咱家也没有地方养啊!”

高声并不是不尊重,而是这院子里的小猪羔子实在是太多了,叫的撕心裂肺,不喊,根本听不见。

俞父手脚麻利地将猪羔子蹄子上的麻绳解开,没好气地骂道:“老子还不知道没地养,但二大队的书记马上就要换了,原来的书记要去镇上,趁着这张老脸还管用,赶紧就使使吧!”

原来是赊来的!

那就别抱怨了,赶紧干活吧!

俞衡也加入干活之中,手忙脚乱地给小猪羔子们解开麻绳,把它们往空着的猪圈里扔,幸亏堆在里面的建筑材料都挪走,不然这十头猪羔子,还真没地方搁。

全家人一起干活,速度就是快,看着猪圈里面嗷嗷叫的猪羔子,都流露出发至内心的笑容。

笑过之后,俞衡就想到了愁心事儿,于是来到老爹的身边,小声的说道:“爹,是不是把后院的豆角子都铲了,把后院地空出来,用来屯酒糟啊?”

这个建议好,俞父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得抓点紧了,要是被人惦记上了,咱家养猪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