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从一九八零年开始 > 23:腾飞时刻

23:腾飞时刻

(求月票,求打赏,感谢大佬们支持!)

如果俞衡没有记错,八零年开始,物价就疯狂上涨,毕竟今年开始,邓大人就高呼中国要进入四化时代,允许经商,允许私人企业开设,试行双轨制,允许产品流入市场。

市场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所以各家公司,国营工厂都加班加点的生产,供应市场的缺口。

猪肉就是例子,一月份的时候,猪肉还四毛钱一斤,等到五月份的时候,就涨到六毛了,而俞衡为了抓泥鳅,买肥膘当诱饵时,已经涨到八毛钱一斤了。

不出意外的话,还得继续涨。

生活品涨,粮食也肯定跟着涨,这是都不用寻思的事儿。

可上那找量大又便宜的玉米那?俞衡一时间也犯了难,嘬着牙花子,跟自己老爹一起想办法。

就在两人思考的时候,三台拖拉机如约而至,冒着黑烟就奔着小河村的村民开过来。

“先不想了!等回家再说!”

俞父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招呼大家都准备好,回家吃饭了。

还是按照惯例,俞衡等着大家都上完车之后,才爬上拖拉机,把背包当屁股垫,准备美美地睡上一觉,麻杆也是有样学样,紧挨着他,准备一路睡到家。

人到齐了,三台拖拉机兜了个大圈,就又奔着小河村的方向开了过去。

俞母手里拿着锅铲,看着锅内的炖鱼,时不时地往屋外看,这次赶山,老俞家出三个老爷们,说不担心是假的,这也快到回来点了,咋还一点信都没有。

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把手里的豆腐下到锅内,用锅铲切成几大块,让鱼汤将这几块豆腐淹没,豆腐这玩意,是越炖越香,炖好的时候,赶山的男人们,应该也就回来了。

俞老大扛着锄头走进了院子中,脸上都是汗水,除草的工作可不是轻巧事,不舍得打农药,毕竟现在地里的庄家卖不上价,年景不好的时候,种一年的地,还不够种子化肥农药钱。

好在力气不要钱,只要好好地睡上一觉,力气就会回到身体种。

“老大,赶山的人还没回来呐?”

见到憨厚的长子回来,俞母赶紧放下锅铲,家里的地路过村部,要是赶山的人回来了,他能第一时间知道。

“娘,时候还没到,往常这个点,都还在路上。”

“我看村部里都是供销社的人,看样子是在等咱们村赶山的人回来,直接一锅兜走。”

俞老大知道自己老娘担心,但时候还早,就算是回来了,也不能第一时间到家,供销社的人还在那守着,咋也得把货收走之后,才能回家。

一听供销社的人也来了,俞母就知道自家三个男人,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了,继续低头做晚餐,让这爷三回来的时候,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累了一天的俞老大,把锄头放好,认真地洗了一把脸,跟自己老娘打了个招呼后,就进了自己的西屋,准备在晚饭之前,睡上一小会儿。

大鲤子被豆油煎过后,实在是太香了,躺在炕上的他,都能清楚的闻到,干了一天的力气活,就靠着点荤腥补偿,要是光棒子面窝窝头,得吃三四个,可要是沾上点荤腥,两个就足够了。

老三这个浑小子,还干了点正经事儿,也不知道他啥时候学的钓鱼的本事。

不过真是靠这一手绝活,让老俞家这个星期,天天都吃上了鱼,真是好样的!

洗刷碗筷的俞大嫂也进了屋,见自己当家的正睁着眼睛闻味,咧着嘴笑了笑,自己姑娘还没有放学,锅里炖着鱼,还特意加了全家都喜欢吃的大豆腐,她也盼望着今天的晚饭。

肉哪有吃够的时候,她恨不得天天都吃炖鱼,不吃白菜土豆片。

“哎!当家的,你说这次爹带着老二老三,能采到多少山货?”屋里面没有外人,俞大嫂凑到了自家男人的身边,小声地问道,说完之后,还往外看了一眼,生怕自己老婆婆听到。

赶山就是打零工,赚点现钱,不管是木耳还是榛蘑,都卖不上价,猴头菇还有灵芝、老棒槌(人参),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宝贝,轻易看不到。

最多能采到一点山草药,但也都是大路货,根本卖不上价,还不如九十月份采松子赚钱。

虽然采松子赚钱,可也危险,小河村因为采松子摔死的人不少,日子过的非常惨,用爹的话说,是锯大腿喂肚子,干的是掉脑袋的活。

“不管采多少,都有咱家一份,你担心个啥。”

“木耳和榛蘑,都是烂大街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