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明末惊雷 > 第225章 固执的卢九台

第225章 固执的卢九台

“建虏入关,四处劫掠,匹夫有责。”叶风轻笑一声,淡淡的答道。

“好一个匹夫有责”卢象升稍一沉思,也是抚掌一笑,他这次从保定南下追击清军,已抱必死之心,对叶风出现在此,也是不以为意了,只是对叶风的这句匹夫有责,还是非常赞赏的。

“不知东海伯到此,有何指教?”卢象升接着询问。

“战事紧急,我就直说了,督师得到建虏去往山西、大同方向的消息有误,这建虏大军实际仍是在真定,已布了一面大网,只等督师挥军进入他们的陷阱。”

“东海伯,此等大事,可不能妄言,这建虏至获鹿、到井陉的消息,可是宣大总督陈新甲传奏朝廷,他断是不敢用这等虚假消息来欺骗朝廷的。”卢象升听了叶风的话,也是惊疑不定。

“如果陈新甲也与建虏有勾连,或是陈新甲得到的也是假消息,是皇太极使的瞒天过海之策。”

“你……,东海伯,无凭无据怎能如此诬蔑朝廷大员!”卢象升此时声音也是提高了几分,似对叶风此言十分不满。

“督师,莫急,本伯也说的是如果,这只是一种推断,不知督师的斥候,可有从山西和大同方向传来的消息?”叶风仍是不急不燥的道。

“建虏在真定屯有大军,我军哨探无法深入到山西,这个消息倒没有传来。”卢象升如实答道。

见卢象升对他的话并不十分相信,叶风只得又转移话题:“不知督师接下来如何打算?”

“自是挥师南下,寻找建虏,一决生死。”卢象升淡然道,接着反问叶风:“不知东海伯可愿与本督一同南下?”

“本伯自是愿与督师一同,只是本伯带来的不过千余精骑,还有几千步卒离此还有三日路程,如一同南下,还需督师在此等上三日,到时本伯的后队一到,粮草辎重也就充足了,两军合兵一处,共击建虏。”

“还需等上三日……,只是建虏在真定南四处劫掠,本督是一时也不得耽误,今日得了伯爷仗义援助的粮草,明日一早本督就继续挥师南下,还请伯爷尽快率军前来与本督会师。”

听说叶风的后队还有几千人,卢象升是非常欣喜的,现在也顾不得东海伯有人马是从哪里来的,只要能打击清军就好;只是还要三日才能到达,卢象升稍一犹豫还是决定先行开拔,以免朝中有人再次参他畏敌不前。

见卢象升去意已决,叶风只得叹了口气:“卢督师,既然要先行,本伯还有上中下三策,望督师能接纳。”

“伯爷请讲。”

“上策是在与建虏大军对阵时,请督师在附近寻找一座城池据守,侍我军到达合兵后,再与建虏决战;中策是如无法进入城池,也要寻找一块有利地形据守,以待援军,千万不可轻敌与之野战;下策是与高起潜合兵一外,才能与建虏决战。”

“为何与高公公合兵一处,与建虏决战却是下策?”卢象升不问前两策,反而是问下策。

“安定门的军事会议,可有几人支持督师大人与建虏决战?”叶风也是不答反问。

在卢象升刚到京师面圣后,在安定门召开了一次战前军事会议,参加人员有杨嗣昌、高起潜,还些几名将领及朝中勋贵,秉笔太监曹化淳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会上卢象升仍是表明了自己主战的决心,而杨嗣昌与高起潜却是劝他不要操之过急,与清军决战需从长计议,绝不可浪战,完全抱着主和的心态。

只有曹化淳说了一句:毕竟卢督师说的才是正论。

想到安定门会议的结果,卢象升心中不由的一叹,他何尝不明白叶风所说的,与高起潜合兵一处反而是下策的道理,到时真与清军决战时,这高起潜来个临阵退缩,丢下他孤军奋战,那结果可想而知。

但这安定门会议的内容叶风是从何知晓,卢象升也不作多想,只是道:“本督心意已决,不能再让建虏在真定四处劫掠,还是早日与之决战为上。”

叶风见卢象升意志坚决,知道再劝也是无用,只得道:“本伯此次前来,携带的粮草也不多,既然督师一意先行,本伯就再赠与督师大军一万八千块压缩口粮吧,这个口粮是用牛皮纸包着的,打开就可食用,一块就能补充一名军士一天的体能,希望在关键时刻能助督师一臂之力。”

这个口粮体积不大,这是在战时,每名虎卫平时身上都携带着二十块压缩口粮,以备不时之需,这次每人拿出十五块,待后续步卒所带的辎重到了后再补充。

卢象升一听又是大喜,起身对叶风是深深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